<返回

4、管理口头禅的改变之一:从“要”到“引导”...

查看简介 >>
第四篇
抱歉,购买后可以观看!

购买课程

20 人在学

手机版扫码

扫码访问手机版

关注 756505人气|30粉丝

简介

章节

问答

笔记

更多

管理口头禅的改变之一:从“要”到“引导”

职业咨询师/指导师   张琼文




我在培训课程中,总是提醒所有人,在与人沟通过程中,有一个字永远不能去讲,那就是“要”。


很多年轻的夫妻之间有这样的对白,老公对老婆说,你要跟我妈搞好关系;老婆告诉老公,你要好好爱我。那么在说这句话之前,我们相信这个男人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想了委多办法去爱这个女人,但未必合于这个女人的需要;这个女人也曾经下了不少功夫,希望跟她的婆婆搞好关系,从而使家庭的关系更为融洽,但是未必合她婆婆的那个节奏。


所以种种努力如果不能合于接受者的预期,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消耗大于建设,而对于这个“要”的满足就很难达到,彼此间的误解自然就会越来越深。一方感觉自己都把话说清楚了,而且还反复提醒了,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而另一方则觉得我努力了那么多,怎么就总说我不够努力呢。其实问题就出在这个“要”上,这样的“要”没有内容,听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要”的含义与内容到底是什么。


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也时不时的会提醒员工,你要注意你的言辞,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你要注意客户的感受,你要集体荣誉……,学校的老师也经常给学生讲,你要认真学习,你要努力,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对你的将来做好准备……。遗憾的不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要”的操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所以所有的这些“要”基本上没有用。


2003年我在做职业口才训练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你要加大你的职业口才班的招生力度,同时还要加大这个班的宣传力度,这样这个班才能办下去。我在向这个老师表达感谢的同时,我问了这个老师一句话,“你告诉我,怎么样做叫做加大宣传力度,怎么样做叫做加大招生力度?”这个老师几乎没有停顿的答复我,“我不知道”。


和这个案例一样,很多人给别人讲“要”的时候是没有实际内涵的内容的。所以,通常无论对方是不是听懂了,随后一般也不知道如何配合这些“要”,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要”强调的再多,和没有讲是一样的。


如果不能讲“要”,那么管理如何进行呢,那就需要转“要”为“引导”:设计步骤、长于计划、富于耐心的去引导员工、学生、家庭成员进入那个需要“要”的节奏里。


例如员工入职时间不久的时候,领导告诉员工“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关注客户的感受、要珍惜企业的名誉,要珍惜这个岗位”,是过高的要求,是以后才可以讲的内容,但不是现在。刚入职的员工需要在领导的引导之下完成:对环境的熟悉(包括他的生活环境、办公环境、厂区环境、厂区外的环境、城市环境),同时要完成对工作的熟悉(工作有哪些内容、需要哪些能力、需要哪些设备、需要遵从哪些流程与规范),接着需要熟悉的是工作的节奏(工作分哪些步骤、需要哪些环节、去哪些办公室、通过哪些人办理)。经过引导,能够使这个员工在一个月以内名词不说错、人员不叫错、部门不走错、流程不漏失,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时间、第一动作把客户需要的信息调集出来实现无差错服务,这个员工已经合格了。

在保证不出差错的基础上,才能够要求员工理解他与企业、与岗位、与工作、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理解他的团队归属、他的企业荣誉感,这时才能够顾及到客户的喜怒哀乐的诸般感受,才能顾及到企业在社会当中的社会公民身份与多项行为的价值,到这时候才能够珍惜企业的名誉等等。


所以这是一步一步来的事情,这一步一步来的事情,得尊重员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尊重企业自己的发展阶段、尊重客户本身的成熟度,这个尊重及尊重下的操作过程,就是通过“引导”来实现的。


本案一开始提到的“你要跟我妈搞好关系”,如果丈夫多一点信息的搜集,直接告诉妻子妈妈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听什么、爱好是什么、不喜欢什么地方,并且两口子一定的互动能够在以后的相处中尽可能绕开这些地方,并且日常当中也时不时的两口子之间有一个默契的提醒,那么这个“要”就不再是简单的“要”,而是变成了家里随时可为,且是有质量能为的“引导”。“你要好好爱我”的过程,也可以是妻子明确的告诉丈夫,自己想过什么样的日子、不想做那些事情、想在未来的奋斗中打造什么样的日子、想去哪些地方等,而不是让对方猜、让对方悟,那么这同样是把“要”升华成为了“引导”。


所以实际的引导,不是把所有的信息、指令等一次说完,而是慢功出细活的方式,实施引导的人需要对整体引导的目标心里有数,并且使接下来的行为都能够紧紧的围绕着这个“要达成的目标”,是今天提示一点,明天示范一点,再过几天提醒一点,慢慢的才会实现对引导对象真正有价值的、认可度高的、甚至是发自内在的引导。而只有在这样的引导中形成的被引导对象在实际行动中,才会有坚定的、自生力量、自主突破的付出。这也才是所有人讲“要”的终究目标。

日子不是一下子过完的,大家都需要时间、步骤、耐心去用自己的感受体验自己应该有的生活的那些体验,所以我们期望“让沟通不再是强制、让管理不再是强迫”,不是立一个标准马上就要兑现,否则就收拾你的“要”,而是让被引导者能够知道自己的行为应该指向哪里、指到什么层次、如何指向这里才是真正合适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