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浮沉空海:15、从辅导的目标与落脚点学着调整自己

2021-11-14 06:30

无论什么样状态的人,我辅导人的成长,从一开始到后来都会不断的提醒被辅导者,我不是最终要把你变成谁的样子,而想办法让你达

AI小编归纳总结

**生命教练的禅意笔记** 辅导不是雕刻,而是唤醒种子本来的模样。我始终提醒每位同行者:重要的不是成为谁,而是回到自己最舒展的状态——像竹节生长,不抗拒风雨,也不贪恋阳光。 修行分三重境:先持戒(觉察并修剪生命的芜杂),再自如(摆脱名利枷锁,如溪流般自在流淌),终自然(让生命能量持续进化)。所谓成功,不过是物质与精神都抵达本应所在的楼层。 可惜许多人困在"高我"与"低欲"的夹层中:灵魂渴望星空,双脚却陷在泥潭。他们用愤怒对抗世界,用苛求伤害关系,最终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唤醒这样的生命如同培育冻土下的芽——需要持续用高阶价值观暖化冰壳,忍受他们反复质疑,直到某天突然"开窍",像蝉蜕般焕然新生。 如今我已放下教鞭,只将这些心得凝成文字。愿你在此照见自己:停止改造他人,像园丁照料内心花园;放下评判,让生命如云卷云舒——成长,本就是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013-03-13 11:15:36)
无论什么样状态的人,我辅导人的成长,从一开始到后来都会不断的提醒被辅导者,我不是最终要把你变成谁的样子,而想办法让你达到你自己的生命状态应该达到的样子,你对我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对你自己。
这样一个辅导的目标,不是让人们当神,而是从持戒而行(即学会意识到自己内在诸多方面的不合适且开始调整)入手,学习让自己自如而行(即合乎于自己不挣扎的内心,合乎于自然所需要的状态,不以钱、财、名、利、色为诱的外在所影响的生活,不挑剔、不评价、不埋怨,也不给身边的人提要求,只是认真的做到自己,付出只是本份而不提任何回报或要求),继而达到自然而生(即使自己原有的生命状态得到舒展,调整的基础上,开始给自己的生命续入更多的能量,使自己持续的进化、升华)
如果用世俗的功利性来描述,辅导只是让一个人能够生活在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够达到他生命应有的状态中,没有不满意,没有失望,只是在这个人可以达到的状态的路上持续成长。因为只有在路上,而且当他知道自己在路上的时候,一个人才是平和、自然与有序的(有目的的在路上)
在辅导、培训多年的经历中,总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身边有不少人本身是高楼层的人,甚至已经具备了脱离低级趣味的需求的状态,但一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觉悟走出低层次的需求而步入高层次去实现高层次的追求的价值,二是缺乏那样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发挥出他们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因为自己内层次远远大于外层次,所以通常表现出来的不是建设性,而是破坏性,这样的破坏性一方面是对父母的反抗开始,一方面是对同事朋友的高要求与迫害着手,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戕害入手,最终经过多年努力后,生命不仅出不了任何的建树,还会关闭自己的成长状态,成为大家排斥、自己不喜欢,自己也找不到生命价值的人。这样的人,生活当中真的不少。
看到他们不能在自己的生命状态上,我有很矛盾的心:不助是为不忍,助则非三言两语所能尽然。而一旦开始就需要在比较久的时间投入中慢慢的引导和输入高层次状态需要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对我来讲是激活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而对生命者自己来讲则是重建自己的生命状态,这其中的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不断的会用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价值体系来衡量更高层次的生命状态,甚或怀疑不已。直到历经二年、三年甚至五年走出原来的状态,亲自明白了自己生命应有的状态时,才一改当年的评价,呈现出真正的自然。当然也有不少的赔礼道谦。这算起来是一个非常漫长而滑稽的过程。
只是现在我没有这样的时间再来带任何人了,只能把过去这样带的过程中的很多信息,整理出来留在这里,结合着培训现场的很多提炼,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在这样的分享中一方面也体会自己生命的成长、境地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想办法找到自己原有的生命状态,在原谅、接纳身边诸多生命者的同时,也能够平和自己的内在,放弃给身边人提要求的习惯,放弃自己想要去改造身边人的习惯,转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的不断的调整与梳理上。

AI小编归纳总结

**生命教练的禅意笔记** 辅导不是雕刻,而是唤醒种子本来的模样。我始终提醒每位同行者:重要的不是成为谁,而是回到自己最舒展的状态——像竹节生长,不抗拒风雨,也不贪恋阳光。 修行分三重境:先持戒(觉察并修剪生命的芜杂),再自如(摆脱名利枷锁,如溪流般自在流淌),终自然(让生命能量持续进化)。所谓成功,不过是物质与精神都抵达本应所在的楼层。 可惜许多人困在"高我"与"低欲"的夹层中:灵魂渴望星空,双脚却陷在泥潭。他们用愤怒对抗世界,用苛求伤害关系,最终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唤醒这样的生命如同培育冻土下的芽——需要持续用高阶价值观暖化冰壳,忍受他们反复质疑,直到某天突然"开窍",像蝉蜕般焕然新生。 如今我已放下教鞭,只将这些心得凝成文字。愿你在此照见自己:停止改造他人,像园丁照料内心花园;放下评判,让生命如云卷云舒——成长,本就是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1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安安 2023-12-28 11:36
    很解渴,今天和家人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去要求别人了

查看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