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生命 18、善恶的重定(莫再依着人的自我心而择)

2021-12-29 03:34

世人所说善恶,往往是依着利己、利人类的选择而下的定义,即对我们好的即是善,而对我们不好的,对我们有消耗的即是恶。这是人

AI小编归纳总结

《善恶的错觉与真谛》 世人常把利己之便奉为善,损己之忧贬为恶,实则是私心的精巧伪装。更可叹有人将懦弱包装成慈悲,用自我牺牲的戏码换取道德筹码——退让时暗自记账,索偿时愤懑难平,最终在"举世皆浊"的哀鸣里完成自我囚禁。 真善当如清泉:滋养彼此灵性成长,促进众生和谐共生。它不在得失账簿里,而在当下觉醒中——能令个体与世界共同趋向光明、安定、升华的,方为至善。其余不过是以善良之名的精神鸦片,让人在幻觉中慢性枯萎。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013-12-30 14:54:03)
世人所说善恶,往往是依着利己、利人类的选择而下的定义,即对我们好的即是善,而对我们不好的,对我们有消耗的即是恶。这是人们利己的私心所设,但这与人真正的成长并无直接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人错把自己的无能、懦弱、无知也愿意理解为是善良,这就更相去甚远。
例如在咨询中,我们看到一种非常普遍的“善良”:在某个与其他员工、家庭成员的冲突中,有的人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会把自己的主动放弃、自动退出,当成是一种对他人的恩赐或者是奉献,甚至在心里会默默感觉他付出了,而此时别人是欠他的,别人也一定是知道的。甚至把自己的这个行为,理解成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懂得善良的人,懂得付出的人。聪明的你啊,其实已经看明白,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或者欺骗的思维游戏。因为这样的游戏在进行中,就会默默的要求别人回报的结果,即到某一个需要认定善恶结果的关口,例如年底评先进、有一个利益的分配点上时,这个人当时心里的这种自我感觉就会在这个时候被累积释放,也就是他会莫名的认为自己是最应该被理解、被关注的那个。而事实往往并不是这样,这个人在此时一定会非常失落。之后他会再更深的进入他自己的思维游戏当中,认定这个时代、社会、环境、人心、世道是污浊不堪的,是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的,甚至大呼天下乌鸦云云。而这样的情况往往很普及,我们太多人被锁定在这样的思维游戏当中,不仅有这样的思维游戏,很多人在内心还紧守着一本自己付出多、而别人回报给自己远远不够的账本,此生兴许真的要如是而过。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看到这个人灵性的上升,反而是更为严重的封闭、下滑、生硬,及与社会更大的远离。这便很难被理解为是善的。
在通篇解读本博的过程中,本处也把善恶做一个重新的释意: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成长的,即是善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处在当下的,即是善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灵性提升的,即是善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众生和谐的,即是善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定心静意的,即是善
有助于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静心修行的,即是善
即此之外即是恶。

AI小编归纳总结

《善恶的错觉与真谛》 世人常把利己之便奉为善,损己之忧贬为恶,实则是私心的精巧伪装。更可叹有人将懦弱包装成慈悲,用自我牺牲的戏码换取道德筹码——退让时暗自记账,索偿时愤懑难平,最终在"举世皆浊"的哀鸣里完成自我囚禁。 真善当如清泉:滋养彼此灵性成长,促进众生和谐共生。它不在得失账簿里,而在当下觉醒中——能令个体与世界共同趋向光明、安定、升华的,方为至善。其余不过是以善良之名的精神鸦片,让人在幻觉中慢性枯萎。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