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内是自己的心,向外是大自然……
寄情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80年代中期以前,唱爱情歌曲被等同于唱黄色歌曲,但人们强烈的需求并没有阻碍这个时候人们情感的需求,人们唱的歌曲更多呈现出人类自需的情、爱。
9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于钱、工作、事业与人生的成就感,于是这类题材又迅速代替了单一的情爱话题,使人们把去南方、去打工、流浪在外变成了主题。
00年之后开始,人们的思维开始集中在以钱为中心的感受之中,却开始突出了无所谓、烦躁等的主题。到现在人们已经没有办法准确把握出一首歌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就由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化解了很多的内容。不仅是音乐作品如此,同期的美术名作、文学名作,从主流到非主流的作品,都是另一方面呈现人们的情感的依托位置。
对外界情感的需求,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开始,没有这样的需求便没有沟通、没有人类社会的活动。
而凡事有度。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所带来的便利感越来越浓,随着教育略显滞后所形成的被动感越来越强,人们在情感上经由外物所托形成的情感所需,也同样在变化中被另样化,于是自然的情感需求,便变成了情之误托,即人们开始对情有了过多的误解,也没有办法在情字上得以安心。
每次看到“福”这个字的时候,感触很多,尤其是看到这个字的篆体写法时,自己很清晰的知道,所谓福就是把自己感觉到最为精美的琼浆以杯盛满而献出去的状态。

而于情之间的定义,同样如此,自己小时候的无情而生情,这是一个人储存情感的过程。而到了一定的阶段,则应该开始情感共享的过程。当然这个阶段不一定是成年,哪怕是两、三岁,同样需要,于这方面的引导,社会上是的有所缺乏的。
爱对方即是爱对方,不带有任何的需求,这便是安心与自然的。但更多人所体会的情,却是我把一份情感放在你这里,而你则必须在某个状态里给我以一种情感的回报。例如有朋友在谈事时,会告诉我“我一直很尊重你”、“我很在乎你的想法”等等的语言,站在情的角度,这便构成了一种:因为我对你看重,你就必须对我负责的逻辑。不细究无是非,但仔细推敲却发现这其中很深的强加与逼迫。
这个时候情便成为一种交换,即此时情的定义是:由己而生且寄于对方,并且必须由对方作出回应的条件。换一种说法:从我这里生出一种情,寄托在你这里,然后我还要收获因为这份寄托所应享有的回报。
寄情是情之误,是人们误会的开始,也是人们不信任的开始,更是很多人仇恨的开始。而这个开始本身的开始就出现了误差。情就是情,不是交换,更不是买卖,不以是交换为前提的。
德蕾莎之后伟大,就在于:无论人们是不是理解、是不是接受、或者以后还以怨报其德,我们都依然爱他们。
107.和合之路之一:各具特色,和而不同
105.沟通是什么?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1.警惕我们藏于内心的控制
89.毁于“不当”的倾诉
76.“差不多”就是“差不多” “差太多”就是要“差太多”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