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教育,共创教育未来,欢迎进入东莞理工学校职业化成长加油站

写作业背后的事情
作者:东莞理工学校
人生的话题常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事业与家庭。三十岁左右的人一边正处于职场的上升期,一边又是家庭迎来新生命的新阶段,内外的压力常常让大家有些应付不暇。
古语有云“易子而教”,即,父母将自己孩子放在比自己家庭更有学习氛围、更有和谐稳定状态、更有引导示范的环境里去,从而超越自己家庭中原有的经验与精神面貌,使自己孩子具有更广阔的的发展前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承担起超越一般家庭教育环境的搭建与营造。但其实老师们自己也面临着自己家的孩子要教,学校里的学生也要教的双重局面。
办公室里老师们也经常会聊起如何对孩子教育的话题,特别是低年级时期如何辅导作业,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等,想必这是许多年轻父母们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以如何辅导小学低年级孩子写作业作为主要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爸爸妈妈们的生活平添一份助力,带来一份轻松与愉快。
说起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可谓总结得真实又准确。其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大人与孩子的认知不同。
比如,对于时间的理解,大人都知道那是做事的节奏,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按点进行。所以,作业要快速高效的做完,要早点休息,要为明天的早起上学做准备,这是一环接一环的。
而对孩子们而言,时间就是困了睡,饿了吃,醒了玩,其实他们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而更多的是一种自然反应。尤其越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是越趋近于自然状态的。
所以,孩子最初是自然反应型的认知,成人是逻辑概念性认知。我们知道,时间概念是人类社会运转的一种公约规则的标尺。
而在这不同的认知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对于学习本身的认知。在孩子的世界里学习就是好奇心下地探索未知,是乐在其中地反复尝试,当然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后面的探知了。
转眼再看成人的世界,学习往往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是需要完成的作业,是需要考试后的好成绩,是“哎呀,也玩不了几天了,马上要上学了”的叮嘱,所有关于学习的记忆不是挑灯夜战的苦读,就是三更早起的拼搏,满满都是苦的滋味。
而这其中就算有知晓学习乐趣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份乐趣传递给需要写作业的孩子们,这就是孩子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直接造成父母与孩子沟通障碍的原因。
那么,怎么做呢?正本源,首先我们需要试着重新探索一下,父母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A 是学会一个字、一句话、一篇文、一道算术题的知识吗?
B 是完成了既定任务,孩子就不会受批评。
C 是完成了作业,就会被老师夸奖,就会有个好成绩,以后就能考上大学吗?
D 还是孩子通过写作业能够看到不同试题类型,了解各种出题者的思路逻辑,
E 掌握了考试时快速应答的能力呢?
F 还是孩子通过认识字产生了对中国字的兴趣,通过一篇文章产生了对作者和当时时期的了解的兴趣。
G 还是想通过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引导孩子养成一个自己探索学习的方法、途径、步骤与习惯。
H……
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目的到底会是什么?
我们是否知道这样的规律,一个人内心里想什么,行为上就会对应什么?即,我们的内心选择是什么(大多数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选择的是这个选择,但不能忽略我们确实已经选择了),因着这个内心的选择,我们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对应。
比如我们就是想让孩子多学些知识(A选择),那么我们的行为中就会努力的在生活中、学习中给孩子讲很多他(她)不知道的知识,我们也会假设这是孩子想知道以及必须知道的东西,或者我们还会假设孩子听了我们的讲述就能马上明白。
其实,很多父母做过这样的尝试,就会发现一开始给孩子讲讲,孩子还有点耐性,可越到后来,孩子就不愿意听了,而是更愿意钻研(玩)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情了,即使这些事情在父母们看起来既无聊又没用,但孩子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再或者我们内心选择的是希望孩子尽快完成作业,不被老师批评、还能掌握更多试题做法(应试能力),那么我们的行为对应就会出现如下情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会发脾气。如果真能静下心探根寻源,可能会发现我们发脾气时的心里话:“我还有很多事都没做,都花在辅导你写作业了,快点写啊,这也没几道题呀。”,又或者,我们是在担心他们的作业不会做,就会造成成绩不好,而成绩不好就会考大学无望,大学无望,孩子和自己都会没有面子。
所以,作业已经不是作业,学习已经不是学习,学习中的喜悦就能更不用再提及了,已经离孩子很远很远了。并且这些经由作业而衍生出来的种种想法,也会时时的搅扰着我们无法平静,反复地发脾气、怒吼背后深深地影响着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这些是父母所期盼的吗?当然不是!
那么父母又该如何面对呢?请看下一期话题。
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目标是什么呢?
专注职业教育 共创教育未来
欢迎进入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化成长加油站
如果说一辈子是一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