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生命 41、给那些自责深、或者习惯自责的人

2021-12-20 15:24

评价是自己先乱,再乱他人。评价一起,事物之原本即被染着!因染着之回应,加上自身评价心的持续存在,而自己最终也被染着。如

AI小编归纳总结

《解缚评价之茧》 评价是染色的滤镜——当第一道评判落下,纯粹的世界便开始扭曲。我们像陷入语言的流沙,在"应该"与"不该"的沼泽里越挣扎越深。自责不过是披着反省外衣的推诿游戏,那声叹息里藏着孩童时未被满足的认错仪式。 真正的觉醒在于斩断这个莫比乌斯环:先停止评判的齿轮,让自责的雾霭自然消散,最终回归如溪水般澄明的本真。管理之道的吊诡恰在于此——最有效的约束恰是无需约束的自律,就像森林不需要教导树木如何生长。 面对失误,最高明的处理是让犯错者看见"被看见",而后在默契的静默中完成救赎。教育的真谛不在秋后算账,而在当下播种新的可能。毕竟,所有对过去的鞭笞,都不过是给未来挖的陷阱。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013-12-30 16:03:38)
评价是自己先乱,再乱他人。评价一起,事物之原本即被染着!因染着之回应,加上自身评价心的持续存在,而自己最终也被染着。如此循环不已,简单的东西就复杂了。评价一多必然效率低,活在形容词里的人,都会越陷越深!不可能有轻松!而且效率低是个结果,是自己乱了。
所以面对自责的调整顺序是:先是停止并走出不自责,但这个是粗略的初级状态!然后是忘掉自责,这个会深一点,也比较容易达成。之后可以有一段自我的赞许,再回到无须评价的自然态,之后享受当下,然后把当下也扔掉,然后,你就是你了。
这个调整过程中,做到不自责就可以,而且是慢慢做到持续做到!但对做到或者没有做到不要进行考量,就是对做到没做到不要进行考量,只是提醒自己做到就可以。考量是另一种评价,还是给自己添乱的。例如,如果企业里都是自觉的人,整个市场是规范的,管理是不需要的。所以,企业管理本是不得已的选择,而目标管理、规章制度、监督考核是因为懒人、投机者的存在。如果企业自己能够自然的活着,那个考量就是不需要的。与此对照的是,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考量来看到自己的成长水平,其实是给自己埋下更大的自我成长隐患。
而人们的自责是为了推卸责任的自我欺骗游戏,其实是不应该有的。就像两个人打球的时候,对所有的失误,人们都会自责的,甚至是一声“哎~”,意思是自己错了,你们就别说了!这个行为是缘自小时候人们出现的失误都有人去说,才会被动培养出这个东西来!但后来的自责在进入无意识的时候,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自责的时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同时宽恕自己,也就是说这是个意识上的欺骗!
再细回顾就会知道,在面对一个已经发生的失误上,不需要别人说,我们已经进入那个条件反射了。甚至还会期望有人说说,有人说了,我们就踏实了。因为别人骂过了,我们就不用负责了。如果大家都不说,我们就开始自我意识谴责以使自己心安。但这一切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和自我的提升,我们需要的是事情的解决,并经由这件事情的合理解决使自己能够更多一份经验、收益。但人们往往把这样的自责理解成为是一种自省,而这恰恰不是自省。自省是立足未来的,不是陷入过去的。同时因为在生活中没有两次出现的同一件事情,所以陷入过去提炼的那些经验根本用不着,所以人们回顾过去的举动,除了浪费时间,基本上没有用。所以做父母的、当领导的,总是错过孩子、员工出现失误时的最佳的自我教育时机,只是满足于自己证明自己多么正确的过瘾当中。很遗憾,也可惜,更可笑!但人们却根本不知道。人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他们努力不努力,而是他们努力多数是来自于无知,而这是个普世的人类现象。
那么作为领导该如何对待下属犯的错误,其实也很简单,让他们意识到领导知道他们错了(包括迟到这样的小事),然后就会看到员工如赎罪般的自觉,然后大家都是好人,大家都有成就感,每个人都有面子,很圆满。员工有一天会主动找领导,说他哪里哪里错了,自己会注意的。然后领导说没有事没有事,以后注意就好。然后,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和谐的状态何等舒适。最怕的是领导傻傻的跟上去问为什么迟到,员工很熟练的找个理由,第二天可以继续错,因为昨天的错误咱俩已经两清了,今天错是今天的。然后就是在过瘾中员工所掌握的不是真正的职业素养,却是与老板如何过招的小聪明。这个情况下,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家都准备下地狱。我们相信没有哪个管理者想要这样的结果,但却培养出来了这样的结果。这里面的无知,相信员工是明白了。但这个非常严重的管理错误,现在从家庭、到企业、到政府,其实及普及的。究其根本,还在于人们想解决的问题,最后只满足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忘了问题真正的解决。
解决问题,在于让问题变小、或者损失降低、或者此类问题的杜绝。父母质则孩子、领导训斥员工、老师批评学生,目标无非如此,法律制裁罪犯也是这个。如果我们的注意力真的在这个地方,所有的一切会变得简单起来。

AI小编归纳总结

《解缚评价之茧》 评价是染色的滤镜——当第一道评判落下,纯粹的世界便开始扭曲。我们像陷入语言的流沙,在"应该"与"不该"的沼泽里越挣扎越深。自责不过是披着反省外衣的推诿游戏,那声叹息里藏着孩童时未被满足的认错仪式。 真正的觉醒在于斩断这个莫比乌斯环:先停止评判的齿轮,让自责的雾霭自然消散,最终回归如溪水般澄明的本真。管理之道的吊诡恰在于此——最有效的约束恰是无需约束的自律,就像森林不需要教导树木如何生长。 面对失误,最高明的处理是让犯错者看见"被看见",而后在默契的静默中完成救赎。教育的真谛不在秋后算账,而在当下播种新的可能。毕竟,所有对过去的鞭笞,都不过是给未来挖的陷阱。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