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妙道(境)人生28、对镜生心

2021-12-7 12:38

如果我们不照镜子,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而当有了镜子(当然也包括别人的反馈、其他外在

AI小编归纳总结

**镜中我:一场存在与迷失的舞蹈** 我们借镜子看见自己,却也在镜中迷失。外界的反馈如千万面镜子,照出"我"的形状,却也用社会化的刻刀将我们雕琢成他人期待的模样——头发乱了便整理头发,心灵乱了却去修剪镜中的倒影。 恨与爱皆是内心的投射,像磁石只吸附匹配的碎片。我们向外指责、索取、掩饰,却很少直面灵魂的伤口。真正的疗愈不在复仇,而在停止自我排斥;成长不是筑墙,而是拆掉所有认知的边界。 若无镜子的干扰,每个人都是浑然天成的天才。修行之道,不过是回归内在的完整:那里本无缺失,何须外求?当心灵停止与镜像纠缠,便能听见生命原初的OM之音——那是与宇宙同频的喜悦共振。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013-09-15 14:17:16)
如果我们不照镜子,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而当有了镜子(当然也包括别人的反馈、其他外在东西的共鸣、某个信息对我们痛或者舒适的刺激)的信息回馈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在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时候,我们把自己从现实当下这一刻的存在中分享出来,于是有了我、自我的成长。所有的外在都是镜子。而我们看镜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在意镜子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时,我们离开原来的那个自己就越来越远,因为总有一些信息希望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来变化我们,这个状态被称之为社会化、家庭化,于是我们语言习惯、行为习惯伴随着内在东西的成型,最终被反馈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意识习惯。此所谓对镜生心,因境生心。外在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内在是一个人心灵的污浊。而且这种污浊是骨子里知道不合适的。
照镜子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的头发乱了,我们常规会对自己的头上整理,自然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头发也就整齐不再零乱了,而现实中对于内心东西的整理,我们却恰恰相反,现实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对镜子里的我们做文章:给孩子提要求、给爱人画框框、给社会做评价、给父母加埋怨、给仇人送恶念……
像磁铁引导一样,如果我们内在没有,我们必不会被吸引!我们恨是缘自有恨的由,爱也则是因为有爱的由。
你心里有,你才会看见和在意,并因此和成相应的反应。内在没有,自然难有共鸣。每个人内在所有本自俱足,向内走去,世生一切在那里,瞬时,言下即悟。谁也无法看见他心里没有的东西。诸如撒香水,是因为你自己排斥自己,感觉到自己身上有自己不喜欢的味道。如果身体没有那些味道,或者你并不排斥那些味道,或者你不在乎自己身上有什么样的味道,你会尊重自己的身体的原有,而不是用外来的香水去掩饰与遮盖。
看来那样的多的电影,很清楚的观察而且也能够想到的是,受到枪伤的时候,我们会很本能的先去处理伤口,以防伤口扩散、感染。但现实里,对于伤口,人们往往不是先去处理伤口来保护自己,而是先找到是谁促成了这个伤口,然后设想通过让别人也伤到这样或者产生更重的伤来设想自己作品的恢复。
无论是身体的疗愈,还是身体的治疗,其实都是对过去很多东西的调整,如果不能针对性的进行根底的调整,势必只能等候这种现象在未来的再次出现。而系统的进行病理的调整,几乎是所有人在临死之前都不太愿意配合的事情。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把已经知道的、掌握的当成生命的全部而砌起来一道围墙去圈住自己,而是不断的突破生活不断给我们的这些限制,不再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的局限去限定自己,而是不断的行进在拓展、突围、探寻的路上。
假设我们在成长中,从来没有遇到过镜子,也就是外部的信息从来没有影响过我们,尤其是所谓评价的信息存在过,或者也没有那样的经验让我们对这种评价产生回应的时候,生命里的每个人都是天才,与自然的互动会变成非常自然而然的行为。这个时候的人如果因为某种机缘而进行宇宙互动式的修行的时候,逢修必成、逢修必进,他会自然的进入到那种OM(YOGA的相应状态的必然音)的喜悦中而久久共生。

AI小编归纳总结

**镜中我:一场存在与迷失的舞蹈** 我们借镜子看见自己,却也在镜中迷失。外界的反馈如千万面镜子,照出"我"的形状,却也用社会化的刻刀将我们雕琢成他人期待的模样——头发乱了便整理头发,心灵乱了却去修剪镜中的倒影。 恨与爱皆是内心的投射,像磁石只吸附匹配的碎片。我们向外指责、索取、掩饰,却很少直面灵魂的伤口。真正的疗愈不在复仇,而在停止自我排斥;成长不是筑墙,而是拆掉所有认知的边界。 若无镜子的干扰,每个人都是浑然天成的天才。修行之道,不过是回归内在的完整:那里本无缺失,何须外求?当心灵停止与镜像纠缠,便能听见生命原初的OM之音——那是与宇宙同频的喜悦共振。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