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浮沉空海:40、大脑系统占有欲的叫停

2021-11-7 20:39

午餐后,一个小僧人路过一个水果摊,看到了新鲜诱人的水果,不仅多望了一眼。可爱的小僧人引起了售果大妈的喜爱,则对他说“小

AI小编归纳总结

《贪禅一念间》 小僧与水果的对话,像一面澄明的镜子——饱时化缘即生贪,饿时结缘方为道。我们总在"不够"与"太多"间摇摆,却忘了肉身终将回归尘土,连三顿饭都是暂借的温暖。 贪是未熄的野火,借"合理化"的东风蔓延。当社会评价成为我们的镜子,照见的究竟是欲望的沟壑,还是本心的清泉?若临终时想被记住的是温暖而非财富,此刻就该修剪欲望的枝蔓。 情感与饮食同源:孩子只在信任者前落泪,正如我们总对亲密者索求无度。七分饱的饭量,三分留白的情谊,才是生命最持久的滋味。须知——所有"不够"都源于把暂住当永有,所有"刚好"都始于知止的觉醒。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2013-03-13 10:29:14)
午餐后,一个小僧人路过一个水果摊,看到了新鲜诱人的水果,不仅多望了一眼。可爱的小僧人引起了售果大妈的喜爱,则对他说“小和尚,想吃吗”。小和尚回复“谢谢施主,小和尚已经吃过饭了”。“如果想吃就化个缘吧,没有关系的”“阿弥陀佛,饿时结缘为化缘,饱时化缘就是贪了”。
我们都明白人的一生吃的越好只能吃的越少,而吃的越淡却能够更久远的道理。也明白一生即使活到无限远,无非三顿饭、一身衣、一张床,什么都不是我们的,连这个肉身最后都会化掉回到自然中,这是灵觉外显的必然明白。但大脑系统及其不断强化的运作,却会不断放大我们的占有欲,促使我们不断的去追逐权、钱、财。
这样讲不是把我们欲望的放大合理化,只是说到这里就需要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思路:及时的叫停这种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的非正常现象。静下来,悉心的静观,听一听我们的内心如何表达。
【引导题:】
【1、什么是贪?是从哪里来的?日常人们把贪习惯于合理化,反思我们自己有多少贪是被合理化处理然后天天如是的去贪而不觉的?】
【2、目前你的好友曾经给你传递过什么样的来自社会对你的评价?在其他的活动、互动中,你的朋友、家人、同事是如何描述你的?他们这样描述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他们又是基于什么来评价你的?】
【3、思考生命的意义:站在有点私心的角度,如果到了生命最终点,假如你有机会听到这些内容,你期望人们如何描述你?形容你?或者人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面对你的离世?】
【4、人们经常讲“因爱而生恨”,为什么会因爱而可能生出恨来?这个恨是什么?那个爱如何理解?】
【5、一个感觉到委屈的孩子只有见到自己的家长时才会哭,一个感觉到失意的人只有见到自己信任的人才会发作。问那个时候孩子在哭什么?这个失意的人在发作什么?从家长、信任的那个人的角度,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6、一顿饭吃完后,在“没吃够”、“吃的刚好合适”、“吃多了”三种状态中,你更喜欢哪种,而实际上往往是哪种?为什么?有没有可能调整到你喜欢的那种状态中?哪种状态更能够持久?】
【7、现实的辅导中,我发现在情感的相处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并不觉得的通过索取对方在情感来满足于自己情感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则分为“没有够”、“刚好够”、“足够了”三种状态,对三种状态,你如何看待?是否合适?】

AI小编归纳总结

《贪禅一念间》 小僧与水果的对话,像一面澄明的镜子——饱时化缘即生贪,饿时结缘方为道。我们总在"不够"与"太多"间摇摆,却忘了肉身终将回归尘土,连三顿饭都是暂借的温暖。 贪是未熄的野火,借"合理化"的东风蔓延。当社会评价成为我们的镜子,照见的究竟是欲望的沟壑,还是本心的清泉?若临终时想被记住的是温暖而非财富,此刻就该修剪欲望的枝蔓。 情感与饮食同源:孩子只在信任者前落泪,正如我们总对亲密者索求无度。七分饱的饭量,三分留白的情谊,才是生命最持久的滋味。须知——所有"不够"都源于把暂住当永有,所有"刚好"都始于知止的觉醒。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