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自然而生之浮沉空海:24、受害者思维中的分别心与审美情趣的培养

2021-11-11 21:43

【如下所述不是否定家庭中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与企业中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大家的愿望都是良好的,都期望孩子越来越成才,员工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2013-03-09 11:10:12)
【如下所述不是否定家庭中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与企业中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大家的愿望都是良好的,都期望孩子越来越成才,员工越来越承担。但家长与管理者的好心,在实际实施时过程未必顺畅,结果也未必理想。我们则需要思考“好心不得好报”的内在原因,而不是单纯的把这一切归结于“代沟、文化差异、孺子不可教”方面。】
“示错现象”是我在各种培训中愿意和人们分享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个现象成为这个时代我们都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巨大症结。对于来自外界的示错,有境界的人听到别人说哪里不合适的时候总是先以感恩心感谢对方的提示,然后很快就静下心来无则加勉而有则改之。但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中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在听到别人所提的意见与建议时,第一时间的处理方式是反驳、解释与反弹,使想帮他们的人所付出的行为看起来那样多余,而被帮的人其世界与生存空间就会不自觉的缩小了一大块,其个人心理原因是起于“我是受害者”。“受害者”心理越重,对外界的分别心也就越重。反之,对外界的分别心越重,其所形成的“受害者”心理也就越重。表现在社会现象上,即是这样的人都想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对的、是有用的,都怕别人说他不对、没用、白痴。
我们继续从“示错现象”往下探讨。在口才训练中人们都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其实这个现象社会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教育中的审恶情趣的引导占的比重太多了,这就是无处不在的“示错现象”,即我们太愿意发现别人的短处和不足、太愿意记住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和缺陷、太愿意指出别人做错的地方和污点,也太愿意在这个过程找出足以令自己心安的自己的优点、长处,并且学会如何掩盖、解释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的行为放大的是对外界的约束能力,关闭的是自我醒觉意识,反映在社会当中就是社会上人与人的冲突必然加大,而且是持续的加大。而审恶情趣所引发的就是被审恶者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关闭,甚至当突破了某个极限的时候,被审恶者就会以自弃、暴力来反抗社会。现在社会家庭教育、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冲突往往是始于这个地方。
审恶能力只会恶化社会的正常发展,而社会的和谐却是缘自于人们的审美情趣,即人们发现美、识别美,进而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当人们的注意力都能够从过去的审恶慢慢转移向审美时,社会整体的力量也会更多和谐、自然与顺应,而战乱、疾病、自然灾害都会慢慢的消靡。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把自己的美丑观当成审美观的标准来衡量甚至限制别人的美丑观,即在自己的心里避免形成某个框架式的约束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过滤身边的人和事。(现实是:人们都有这样的标准,操作中但凡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接受、就开心,而不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排斥、就生气。这本身就是一种障碍,是自己的心量不够所致。根底是自信心不够,才会有标准的存在。自信心足够时,一个人只会接受所有的存在,而不会去评价和衡量,甚至如前所说,对来自外界的信息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一个人的美丑观与他个人的人文境界是相协调的,高水平的境地必然有雅致的审美观,而水平不足的境地也必然难免其低俗。而无论是雅致还是低俗,都是真实而自然的存在,是一种同频共振的存在,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状态中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与成长,所以尊重这个存在,接受这个存在,就是身为一名成长者的状态。
二是:不以自己的喜好心来影响自己的审美情趣。每个人外在的行为都是自己成长经历的外显,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他过去积累的外显,尤其是重大事情、关键事情、危急关头的时候,更是如此,积累什么显现什么,积累什么越多显现什么越多。换成我的课堂上的语言,即一个人所有的输出都会表达他自己的内在所有水平。大事有大显,小事有小显。而伴随着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心情感受,即得失成败中的各种情绪感觉,我们会被无意识的培养起一种对外界先评价再选择的行为习惯,即喜欢了就会笑,语言上也会多和善与接受,而不喜欢了就皱眉,语言上也多挑剔与刻薄。这种感受的形成与固化,最终展现在社会当中就是我一直在本博客中给大家提到的分别心。分别心所在的环境就是用形容词堆叠起来的,居于任何一个词汇下,都会因偏而必废,最终助长个人的小心而萎缩其心量,使器之形下降而难再大器。不走出正反对错这些形容词的挣扎,就只会如泥淖而越陷越深,对一个成长的人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三是:不把社会当中的人分不同类别来观,即从骨子里相信:人人身俱佛性,但因机缘不同而成道有先后。人类自身的晋化与提升不会是一刀切而齐步走,必然是先是有几个先驱做开头,然后星星之火逐步燎原,再以从文化地向非文化地、由文化人向非(低)文化人方式波浪式的慢慢普及而开,最后实现先驱先飞升,中间的逐步找到感觉再升华,最后大家都在有层次的努力中实现最为普遍的升华。
这其中需要突破的心结: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中工作、生活与学习,难免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不愿意接触的、不愿意看到的人、事、物,这种不愿意其根本就是上面的三条所述在我们行为上的外显。当我们不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不喜欢、排斥、远离,甚至心生怨恨。但现在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就需要感谢所有我们不喜欢的人、事物,感谢他们在我们心量扩大中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人们心结中的缺陷被放大了展现出来。一个人只有真正的爱过、恨过、挣扎过、执著过,才会明白人世间真情实感的流转,也才会升华爱、恨,平等的对待挣扎与执著,才会在未来的成长中真实的坚定下来。【特别注明:人世间的悟空途径只有一条,即在极大的悲欢离合情感的刺激下,心如死灰,如果还能够有使此心保持在心如死灰的环境,且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经时方有可能悟空(很多情况下亲人离世会使家人突然成长有其中内在机理)】
审美情趣培养的基础上,对于从外界学到的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所有的一切,先从自己实践起来,而不是拿着这些只给别人提要求、提建议。成长中的事情,永远是谁行为谁成长,谁实践谁收获。别人经由我们的提示所获得的成长,也永远是他们自己的,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切勿以为别人经由我们的指导成长所获也有我们的关系,那样的思维就又变成了“受害者”而处处小账篇篇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审美情趣的状态来表达,则出口未必就是祸,言多未必失。
【引导题:】
【1、“示错”即是以自己认为的对,去衡量自己看到的不对,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平时是示错多,还是欣赏多?】
【2、回顾一个境头,即当我们有机会给别人进行示错的时候(例如父母亲对子女、领导对员工情况下),我们当时的心理感觉是什么样的?】
【3、回顾一个境头,即当给别人对我们进行示错的时候(例如父母亲对子女、领导对员工情况下),我们当时的心理感觉是什么样的?】
【4、站在工作的角度上考虑,“示错”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5、从实际操作后续的效果来看,“示错”引发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6、“欣赏”是审美情趣的开始,“肯定”是审美情趣的过程,“制造”是审美情趣的升华,“传播”是审美情趣的助力,在这几方面当中,我们目下能够做到哪一步?】
【7、重点提示:风平浪静时候的“审美情趣”随时可做,而风口浪尖上的时候,更需要深度避免“示错”代替了“审美情趣”,思考我们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是哪种情绪更容易占主导地位,可否示例说明?未来当做何调整?】
【8、如何合理应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标准、框架】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