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张老师您好,我是已经毕业一年多的大学生,当年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加入一家500强食品公司。作为一名Manufacturing Trainee,我很荣幸地在18个月的培训期里历经了头3个月的10个部门的实习(overall training)、7个月的ERP项目,8个月的某一部门深度实习。现在培训期即将结束,我们将会被分派到某一个职位。在管理层做出决定前,我们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可以提出要求说明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等等。 但令我惭愧的是,在整个培训期,我没有发现令我很想争取的一个职位。过去8个月的部门实习很大一部分是跟我专业有关(环境工程),但据了解,根据公司的结构整合战略,我基本上是不会留在这个部门,事实上,我也不太喜欢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我想我还没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无法像开复老师说的那样follow your heart。因为当初是误打误撞进入这家公司的,心想反正没什么特别喜欢也没什么特别讨厌的,就去试试看,没准有惊喜呢。可是18个月过去后,当我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虽然有很多进步,但显然,在大方向上,我还是很茫然。对于一个已经毕业这么久且经过公司认真培训的人而言,这种状态很让我不安。精神压力也很大,一直在不断的多方面尝试,试图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全身心投入去做好它,从而让自己升值,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可是,我失败了。我没有找到。 尽管我跟我的两个mentors都谈过,可是得到的反馈是要自己去想,你能做什么/为什么/行动,当然也要考虑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公司是否能有这个资源。可关键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啊。于是,我对前途表示困惑。不知张老师可否给这个不成材的学生一些些建议呢? .. 答:谢谢您的陈述与信任。有一个问题,我很想得到您的答案:一片漂流在河里的树叶,有没有可能主宰他自己的命运? 当然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需要回答的,是初入职的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都需要回答并考虑的。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有着对自己命运格局极高的定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缺乏针对性的定位,而更多的还在过去的惯性的成长状态里,习惯于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一切,却又烦感于别人过于细致的安排与要求。从内心的根底里,总有一种令自己要高兴、要舒服,还要能够让自己的未来也满意的想法。但时过境迁,这些在当时看似合理不过的想法,才会逐步的得到修正,其代价就是在满有激情的年代里,徘徊在职场的边缘,但在应该有创造力的时代里,消沉了自己。 相信这也不是你的选择与心理的预期,但很不幸,你正在这样的泥潭里。 进入世界500强,是你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满足,但现在当你以此为荣的时候,你需要重新思考,一方面500强的企业里不有过度突出个人的能量,否则500强难称其为500强,身处其中你需要把自己的本职认真的做好。如果你还有更多的能量想去释放,那就承担起一个责任来,可以协助你走出这样的状态,那就是开始协助你上司去带新入职的大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融合、成长、变化。当你把这个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再给你第三步的任务。不过那个时候,你需要和我好好约定一下,并且还要仔细的给我讲你的故事,以及我们的开复网的交流经历了。 |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