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157.脱离事实的概念式成长

2019-4-29 12:16

以读书方式的穷理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仅仅是成长的开始,而在实践中去行动去尝试,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慢慢脱离概念式的成长,而在成长中找到坚实的感觉。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观澜海 品源创 优工作 享生活 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梦想成为现实,需要在哪里扎根


脱离事实的概念式成长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人们常说,现在人情淡漠了。其实人情没有淡漠,是我们的人情、我们的行为概念化了。比如说,微信聊天、网上拜年、语音留言等……在我们越来越多的节日,尤其是在传统的节日中,也变成了概念式的问候了。


概念式的人情只好以概念式的方式来呈现。而我们的骨子里却依然希望有着真实的人生状态,所以,才在比较之下产生了人情淡漠的感慨。


感受大自然的亲切
Feel the nature
以此延伸可以看到,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越来越概念化,说起“自然”“大海”“山峰”等等全部变成了概念。但只有真正在山里行走、生活的人才知道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到达山顶的人也才能够真正了然山顶带给他的感受,这些都是无法用文字来阐明的。


落于文字皆下乘。


说起成长说起修行也成了概念,我们都以研究概念而自以为找到了修行的法门。


而真正的修行指的是“穷理尽性以至于了命”。


单纯满足于穷理,只是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却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全部,阅遍丹经千万卷,一点真机总未见。做了穷理的努力,余下的更多的还在于尽性以至于了命的深度实践与潜修。还需要自己去体证一些东西,才有机会真正开悟,而不是在文字上玩玄机。


甚至可以这样说,明朝以来太多大家以字解字、以理阐理的文字游戏,已经贻误世人太多的修行。如果我们现在还在这样的概念中持续沉浸,结果仍然是小宇宙越来越封闭,而离一个人应有真境的状态就越来越远,与大道的对接也就越来越偏。这个过程中千万别指望物极必返的成长,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耗到明白。


所以,以读书方式的穷理仅仅是修行的开始,仅仅是成长的开始,而在实践中去行动去尝试,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慢慢脱离概念式的成长,而在成长中找到坚实的感觉。


从后续的引导题中寻宝吧


引导题

1、书本、文字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生命的辅助,而不是主要方式?那么主要方式应该是什么?

2、社会上无论哪方面的学术都有太多的正宗门派,包括易学、武学、医学等,到底谁是正宗的?

3、我们最近一次真实的与自然在一起的体验是什么时候?有没有对照过去自然之前、从自然回来之后自己心境有什么样的变化?是否想过让这样自然纯化自己的机会再多一些?


4、如果不用任何形容词、概念来描述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或者心无外物的摸摸)自己的手、足、身体、五官等外在。认真的花至少五到十分钟去做,再仔细的体验体验自己的内在,你不用概念来糊弄、也不用外在的感受来代替。最近一次认真的关照自己是什么时候?如何关照的?你是不是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心理哪里是最需要关心、照顾的?如果真的体验到了,那么当我们在摸、看自己的时候,生起来的那个陌生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这样?

5、停止概念的描述,如上4题一般,也静静的观察观察自己的家人、自己珍惜的人与物,看看他们哪里最需要关心、照顾,我们是不是真的关心、照顾对方?还是关心照顾对方的过程还有很多贸易设定?还有多少是因为世俗的通行习惯在做,而不是我们自己真正能够给予对方的在做?

6、概念的知道是错以为的明白,而不走出概念的束缚,我们便无法形成自己真实与世界互动的能力,原有的高能量,只能成为一种暴力释放出去还称之为关心、关爱。放下这些概念,回归到现实中,仔细看看我们面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有多少不是概念,而是真实的在做的事情,是有真实感受的?


7、在与朋友们分享时,我们是热衷于听,还是热衷于表达?

8、通常情况我们在表达时,是会帮到别人更舒服,还是只是令自己更舒服,还是双方都舒服?还是双方都不舒服?什么样的情况是更为合理的?

9、每个人都有一套理论。当我们与别人有所交流时,如果听到与自己的观点相合的观点时,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听到与自己的观点不合的观点,尤其是完全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又是如何处理的?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开悟”是人们成长的四种途径。身为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您,哪方面下的功夫大一些,还有哪方面是需要补足与加强的?


往期文章


107.和合之路之一:各具特色,和而不同

105.沟通是什么?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1.警惕我们藏于内心的控制

89.毁于“不当”的倾诉

76.“差不多”就是“差不多” “差太多”就是要“差太多”

72.不以自信欺了心

69.再谈本分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开启呼吸静心之旅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740 回复0
上一篇:
156.分别心下的形容词之误发布时间:2019-04-29
下一篇:
158.感觉之上的自在人生发布时间:2019-04-29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