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121. 放下PK,回归内省

2019-4-23 15:28

放下PK的斗争之心,放下PK的证明之心,并不是让我们停止思考,是警醒自己别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过于热闹的追逐上,别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对他人合理却不合于自己理的辨别上,别把有限的时间消耗在即使你是正确的 事后别 ...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放下pk回归内省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PK本身是个通过比较进行学习的动作,单看这点PK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通过对比而向他人、向大自然进行学习,学习他人宝贵的经验,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思路,学习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智慧。

只是人们喜欢在PK这个动作之后,加载一个结果,输者如何羸者又如何,干扰了我们的视线,搅乱了我们的心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通过对比学习这个动作持续为我所用,还是盯着对比之后的结果争个高下,如何取舍就是智慧了。




现在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而促使这快节奏形成的背后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人们总是或多或少的有这样一个心理:我不能比别人差。

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仿佛是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的前方终点线;长大后,“别人家的工资单”仿佛是我们永远企及不到的前方起跳线。我们就这样渐渐地从被动培养到主动培养,让PK成为我们观看世界的有色眼镜。




记得一位朋友分享过自己的某次培训经历。培训快结束时,老师为了巩固所学,设置了PK环节,将全场进行小组划分,有必答题、抢答题环节,得分最高的小组有奖励。


朋友说,她整个人都吓傻了,因为本身那培训就是集中强化式的五天四晚,很多内容还没消化,马上一比赛,生怕自己拖小组后腿,更怕自己答不上来丢人。所以,整个PK过程,她都在想办法不接话筒,不成为目标人群,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题目,辛苦一场下来,光紧张去了,对于知识点倒没有丝毫的收获。


相信那位培训老师的初衷一定是希望能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但是怎么在PK过程中越走越远呢?!


PK这件事说到底无非三种情况:有知VS无知,有知VS有知,无知VS有知,再细化些,也不过是有知的有点无知,或者无知的有点有知而已。而这时的“有知”与“无知”,都已经固化成为一个静态的结果,于我们不断前行的步伐而言又有何益呢?


其实,PK本身是个比较学习的动作,单看这点PK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通过对比而向他人、向大自然进行学习,学习他人宝贵的经验,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思路,学习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智慧。只是人们喜欢在PK这个动作之后,加载一个结果,输者如何羸者又如何,干扰了我们的视线,搅乱了我们的心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通过对比学习这个动作持续为我所用,还是盯着对比之后的结果争个高下,如何取舍就是智慧了。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对比?对比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而我们在对比之前的心态与对比之后的取舍会直接影响我们行动的质量。


放下PK的斗争之心,放下PK的证明之心,并不是让我们停止思考,是警醒自己别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过于热闹的追逐上,别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对他人合理却不合于自己理的辨别上,别把有限的时间消耗在即使你是正确的 事后别人未必会当回事的无产出事项上。


看看现在流转的信息,我们需要清晰的告诉自己:我该做点什么?!


当听到他人的观点时,我是否注意到对自己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而不是只说人家老调重弹;

当与他人观点有不同意见时,我是否想到更合适的建议,而不是只说人家哪里不合适;

当我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是否考虑到这个观点仅仅是个人的理解,还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一个趋势的表达;

当我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时,内心是否同时在检验自己行为的匹配度,而不是说得有理 行之无礼。



我该做点什么


一方面是我们向内如何归纳、整理和运营自己,进而入到真正的自然与本分当中;

一方面是为着这个时代承担点什么,从而联合起来,为内在的回归共同缔造一个良好、持续而稳定的外环境;

一方面在自然当中使上述的两个方面成为整个社会的本分——和谐就是这样了!


往期文章

107.和合之路之一:各具特色,和而不同

105.沟通是什么?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1.警惕我们藏于内心的控制

89.毁于“不当”的倾诉

76.“差不多”就是“差不多” “差太多”就是要“差太多”

72.不以自信欺了心

69.再谈本分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开启呼吸静心之旅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676 回复0
上一篇:
120.说话底气源自对岗位的通透认知发布时间:2019-04-23
下一篇:
122. 天鹅发布时间:2019-04-23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