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106.对接我们自己的“有效信息”

2019-4-23 14:58

调整好自己的“信息”状态,特别是跳出信息的洪流,找回和找准自己,顺畅准确地对接我们自己的“有效信息”,循着生命中本就蕴藏的指引与方向,助益于我们更加稳健地成长与前行。

浏览文章时间满 30 秒,可领取 2 粒 种子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大家进入澜海源创职业素养职业成长空间

我们夜晚行走在路上,会很自然的仰望星位,找寻指引和方向。对应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接我们自己的“有效信息”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全文速览

(适合您快速阅读 | 请向上轻滑信纸)


在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中,那些真正引导、帮助、指引我们生活工作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有效信息”。它产生的作用也被认为是一种“运气”。但因为“浮躁慌乱、方向迷失、事事敏感”等状态的存在,这种“神奇”的运气很难持续。


调整好自己的“信息”状态,从而顺畅准确地对接我们自己的“有效信息”,能让这种“幸运”持续而稳定。这需要在各个层次上都注意觉察对信息的把握和运用。所以需要我们:

1、辨识清醒,主动收集信息;

2、灵动敏锐,时时觉察信息;

3、身心清静,全面对接信息。


以下内容适合深度阅读



如果说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什么最多,信息肯定是其中一个答案。


每天早上醒来,从我们睡眼惺忪拿起手机开始翻看的那一刻起,到晚上我们躺床上哈欠连天也要习惯性的翻两眼手机睡觉,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工作充斥着手机、电脑、广告,媒体资讯、汽车广播、别人对话等各种信息源,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相对安静没有信息充斥的环境。而即使找到了,我们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又拿出手机翻看。


总之,我们似乎不愿意让自己“闲着”。但当我们享受各种丰富“信息”的同时,却可能也陷入和淹没在这样的“信息流”中,而看不到、听不到、关注不到真正引导帮助指引我们生活工作的“信息”,此处我们姑且称之为“有效信息”。


这种“有效信息”的经历,我们其实都体验过。


小A:嘿,小B,昨天甭提多巧了。最近半年我一直坚持自学财会,打算参加年底的考试。昨天,领导问大家一个很专业的财务计算方式。前天晚上自习时有一个公式特别吸引我注意,瞬间跳进我脑海里,几乎脱口而出。领导特惊讶,当着大家面夸我业务熟练呢!


小B:哎,你还别说,我那天也巧了!早上起来,总是觉得有什么事情,莫名其妙的,中午吃饭时候手机突然一亮,弹出一个朋友的生日提醒,我当时楞了一下,突然想起今天是老妈生日,赶紧给老妈打电话,她可高兴了,以为我工作忙给忘了。你瞧我这记性~。


小C:还真是,那天我正写材料,边上同事突然说起她家孩子怎么淘气,她用什么方法就管好孩子了。当时她们还聊了别的,但是就这个被我当时听到了,当时我只是当个笑话听,没想到后天我家孩子淘气的一摸一样,瞬间我就想起同事的办法,还真管用!


小D:听你们这样一说,真神了!怎么我就没遇到呢?看来呀,还是你们运气好~


小B和小C一起笑道:哈哈哈,真是呢,没准哪天你也一样碰到这样的好运气。

小A听了,突然进入沉思:这,真的是运气吗……?



这段对话,相信或多或少会唤醒我们每个人在类似体验上的“共鸣”。无论我们一开始像小B小C小D一样,认为只是好运气、还是如小A一样持续行动有意识的对接,一旦我们从偶然的每月的一次两次,到几乎每周、每天都固定发生时,我们会渐渐发现这并不是运气,而是我们可以实现的一种对接“信息”、特别是“有效信息”的状态。


而反过来看,相信凡是体验了那种“神奇”后,我们都会希望经常能够进入这种状态,甚至会很享受这种状态给生活工作带来的帮助,以及之后那种平稳顺畅的个人成长。但是当我们向小A一样开始用心关注和对接时,会发现这个状态一开始并不好维持,甚至很难找到。



我们认为,之所以一个人不能发现或发现了却不能顺畅稳定地对接“有效信息”,通常会处于三类状态。


状态一:浮躁慌乱,对接不上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早上一起床,总觉得有事情催着,心里慌慌的,做第一件事的时候,想着第二件事:刷牙的时候,想着早餐在哪吃,吃什么;吃早餐的时候想着上班的路上堵不堵?亦或者是看见地铁口人多,心里就开始发慌着急,就想往前挤;终于挤上车了,又觉得坐车的这段路上时间可不能浪费,该干点什么,翻翻手机,又发现信息一下弹出很多,草草的一浏览,一路下来好像也没看到什么……


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时,大脑和身心完全被莫名的浮躁慌乱填满了,失去了我们可以有的安静和灵动,结果连“信息”都对读不进去、听不进去,更谈不上对接“有效信息”了。


其实就在我们着急这个,想着那个时,自己的身边已经发生了很多需要关注的信息,比如家人、孩子的状态,比如今天是什么节气需要注意些什么。而此时,自己已经感觉到了如此着急忙慌好像不对劲,是不是应该定定神,先不要跟着节奏走,好留下精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情等。


状态二:方向迷失,缺乏觉察


这种虽然不那么躁动,但仍然需要我们觉察的状态,是“无所事事”。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无趣”感。


上班时间,积极主动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发了几封邮件,协调完跨部门的流程,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无事可做”了,然后可能开始一边翻看手机,闲看网页,查查留言,看看购物,一边等着下班。周末在家,懒觉起来,感觉什么都想做,却又不知道做什么、怎样选择,然后昏昏沉沉莫名其妙的就过去了。


当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其实是缺乏了对自己生活工作学习的聚焦。虽然不比浮躁的戾气重,但也会处于大脑空空。仔细想想,还真有点数着日子过日子的无聊。


当我们没有意识和关注自己每天为什么而活、以及活什么时,当我们脑子里对生活工作学习缺乏聚焦上心,看什么都没意思时,自然对与之相关的“有效信息”熟视无睹,看见了也会和没看见一样了。


状态三:事事敏感,消耗太大


如果说前两种状态是缺乏对信息的关注,造成无法对接“有效信息”。那么这个状态其实更像是一种有意的自我催眠,处于一种对信息猎奇的渴望,对信息刺激的需求。


而通常所说的“标题党”,也是基于我们这种状态而存在的。当我们打开网页、查看新闻,映入眼帘吸引眼球的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各种标题,在我们忍不住点开后会发现,这些标题背后往往是小道新闻、民间野史、明星八卦、变相广告,看完了回味一下,其实没有什么养分。


但是当我们看多了,听多了,会进入一种对信息刺激的循环中。甚至当同事朋友一起休息聊天时会发现,好像没有爆料新闻就聊不下去,没有内部消息就沟通不了,往往因为搜肠刮肚找不到信息,就陷入面面相觑的尴尬。貌似是我们对身边的各种“信息”都很“敏感”,其实追求的是信息刺激。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信息”,可能和我们的生活工作真的没多大关系,却替代了等待我们对接的“有效信息”,而消耗了我们大量的宝贵精力与时间。



对比这三种状态,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任何沾染而安心平和,也可能突然发现自己的身影频繁闪现而“惊出冷汗”,但这些都不重要。同时,我们也建议不去追溯、辨识、分析、查证,过去曾经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自己处于上面类似的状态。察觉到状态需要调整,已然足够。从睡梦中清醒,与其花费心力去探寻自己为什么一直做梦,不如意识清醒之后,好好想想自己接下来怎样做,去实现小B小C小D一样的体验,小A一样的觉察,甚至更深入、精准、稳定的对接。


于此,我们给出三个层面的建议:


层面一、辨识清醒,主动收集信息


当我们明确清楚了自己每天生活和工作的方向、目标、重心、关键时,我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对“信息”,特别是“有效信息”的追求,同时也会自动过滤掉与之无关的“信息”


因为当我们真正开始关注自己应该关注的“信息”时,可能会发现精力还真不一定够用。这个时候我们会认真关注平时可能忽略或看都不看的邮件、公文、会议纪要、备忘录、沟通记录等,再也不会有做完手头工作而突然觉得“无所事事”的感觉,即使看完了这些材料,也会主动寻找与自己岗位有关的、行业有关的、组织内部的、团队外部的各种发展态势,而且很可能会因为自己主动收集和对接了越来越多的“有效信息”,而突然脑洞大开、灵光乍现,工作灵感源源不断,有了更明确的前进方向,而为了更好的实践和体验,又继续深入主动地收集对接和落实更多的“有效信息”,而让自己进入到一种对“有效信息”积极获取和应用的正向循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有效信息”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层面二、灵动敏锐,时时觉察信息


如果说前一个状态是我们主动出击,好像在黑暗中打着灯光寻找东西的样子,那么敏锐觉察信息,更像是我们的大脑时刻保持一种雷达扫描的状态,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的雷达声纳一直在360度全方位转动,对进入的物体发出指示一样,而比第一种状态对接的更全面。


因为第一种状态中的主动,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多少也会基于一定的标准和过滤,甚至集中关注某一类信息点时,也会忽略另一类信息点。


第二种状态会放下自己的“取舍”和“分别心”,完全依照信息本来的样子去对接。这个时候我们会变得比较敏锐:偶然看到的报纸标题、随耳听得的新闻广播、写工作材料和做客户方案时突然发现的潜在价值、甚至当我们看书,特别是看古典名著时,会发现之前自己没看到的信息等等,这些时候,我们通常会在接触信息不经意的瞬间一愣、触动灵感,在脑海中自己对自己说一句:“等等!这个是怎么回事?“然后就开始进入奇妙的对接状态。


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适当的敏感和稳定,甚至觉察到“老天爷”处处在给我们留下线索和提示,就看我们能否自己用心发现和看到了。


层面三、身心清静,全面对接信息


这种状态相比第二种来说,会更加的“莫名其妙”。


我们都会有过类似的体验,面对有些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一时找不到答案,虽然我们没有主动找到,也没有被动听到,但是在某个瞬间,如看书、静坐、散步、看天时,没经过任何媒介或外物,某个信息会突然进入大脑,而在得到信息的那个瞬间,我们的内心即使没有佐证,也会形成一种笃定:恩,应该就是这个了。之后在实践的对接落地中,这个飘入大脑的信息,即使不是完全正确,也会比较靠谱,八九不离十。


甚至,即使我们没有对接明白信息,也会在某个极安静的瞬间,突然在脑海中呈现一些信息,而在自己后来的生活工作中,这些信息也一一应证了。


如果说第一种状态是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去寻找,第二种状态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全方面扫描的雷达,那么第三种状态,更像是我们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台收音机,不用主动搜索,而是全方位接受来自工作生活、自然宇宙中的各种无形的波长,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一台全息接收器。从体验来看,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我们“忘我”的状态,“忘我”到一种内心的安静,在那个瞬间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存在,却反而更全面的接受到了信息。


因此,这个状态我们的建议就是让自己“静”,每天至少保持自己与自己的独处,如看书、静坐、呼吸,或者自己与自然的融入,如沐浴阳光、感受空气流动、仰望星空和月亮等。这个时候,自己往往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呼吸,而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一种恬静。而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早起睡前看手机的状态,我们更建议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看早晨的太阳活动一下身体,晚上睡前在床上安安静静十分钟让大脑彻底放空,对我们调整状态会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当我们从自己偶尔体验,到时常经历,甚至到更稳定的实践,我们最终会相信,每个人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整套的“有效信息”。

而当我们意识到并相信这一点后,接下来要我们要关注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信息”状态,特别是跳出信息的洪流,找回和找准自己,顺畅准确地对接我们自己的“有效信息”,循着生命中本就蕴藏的指引与方向,助益于我们更加稳健地成长与前行



往期文章

105.沟通是什么?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6.走向终极的人际关系

91.警惕我们藏于内心的控制

89.毁于“不当”的倾诉

81.新年伊始,让我们的假期在静心中度过

76.“差不多”就是“差不多” “差太多”就是要“差太多”

72.不以自信欺了心

69.再谈本分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开启呼吸静心之旅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884 回复0
上一篇:
105.沟通是什么?发布时间:2019-04-23
下一篇:
107.和合之路之一:各具特色,和而不同发布时间:2019-04-23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