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在谈那1%,而这1%一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看到,或者在看祂的时候,没有认出来,原来这就是1%。
车到山前必有路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这件事做的真没有意义...
活着真没有意思...
你说这话有什么意义啊...

咨询、培训、沟通,无论哪个环节、事项,澜海源创的同仁们多多少少都会听到类似的阐述,也会听到这样的询问。
这些语言如果变成了结论,那么这件事、活着、这句话,就确实没有意义了。接下来,人们也就会自然的顺着没有意义的这个结论会往下推,往下做。必然对接的也就会以没有意义为基础。
这些语言如果不是作为结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照一下,人们说这件事、活着、这句话的根由、理由、缘起是什么,当他完成这样一个动作的时候,引申出来的是内在诉求。对这个诉求的反思就会有一番新的天地,而对这个诉求的深入,也更容易指向那1%。

人们的学习通常基于对比的状态下,才能够更容易有感觉。例如失去才映衬出得到的珍贵、看到他人的富有才会感觉到自己的贫穷、惩罚一个坏人比奖励一个好人更容易有公平感等等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身处其中的人们在对比当中形成价值的判断,在对比当中形成取舍的决定,在对比当中逐步悟出自己生命的何去何从。只不过这样的对比更容易在无意识、惯性、莫名的状态下完成,所以人们有时候很难意识到这些对比,也很难意识到这些对比形成的意义,通常也只是在行为上基于惯性说出各种话、付出各种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确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就变得非常大:环境积极人更容易上进,环境恶劣人更容易下降。

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对比做的更有意识一些,而不再是简单的无意识、惯性与莫名。也就是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于对比,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对比中看到对比的另一部分:我们以什么为根据、为判断标准来说“这件事做的真没有意义”、“活着真没有意思”、“你说这话有什么意义啊”。
如果往深处推敲,我们似乎可以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我们的内在里应该有这样一个标准,甚至是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我们说不清楚,我们没有真正的看明白祂,也没有真正的指向祂。但这不重要,因为即使在这样的状态里,我们依然有一种清醒的状态,做出了一个对眼前事情的判断,那就是“是否有意义、有意思、有价值”,这个判断会有后天在社会上形成的哲学与三观的影响,而更与内在里的这个标准与体系相关。
这个标准、体系一直在,也从没有动迁。

谁给了我们标准?
A状态
1、当一个人的成长与这个标准、体系相接近的时候,人会感觉到舒适、放松;
2、当完全符合的时候,人会感觉到喜悦、快乐;
3、当完全吻合的时候,人会感觉到无比的自在、自由。就像医学上所讲的,真正的健康是你忘记了你身体的时候。
这三种情况下,人会自然的忽略这个标准、体系在的存在。这样的状态下,这个人一定是建设、阳光、活力的。靠近他的人都会被无声的感染,影响。我们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心存喜乐、满怀阳光、充满激情。
B状态
1、当一个人的成长与这个标准、体系不合的时候,人会感觉到难受、紧张;
2、当完全偏离的时候,人会感觉到痛苦、难过;
3、当完全相悖的时候,人会感觉到无比的绝望、冰冷。当刺扎在手上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感觉到手的重要,剪了指甲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原来处处都用得到指甲一样。
这三种情况下,人会必然的感觉这个标准、体系在的存在,并且会自然的看到这个标准、体系所传导出的那个“没有意义、意思、价值”的判断。这样的状态下,这个人一定是萎缩、阴暗、悲观的。靠近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不舒服、压抑。我们身边也多少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心存防备、满怀讽喻、充满对抗。
在澜海源创过去的系列微信司刊中前三种情况下的人之称之为A状态的人,A状态:共处、互助、动态、友情、亲情、热情、阳光、开放、助人、自信、温柔、内敛;
把后三种情况下的人称之为B状态的人,B状态:孤立、静态、机械、冷漠、孤独、封闭、无助、自私、生硬。
如本文之前所述,如果这一切还是在无意识、莫名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会自然的发出意义与否的判断与评价。而当我们开始探讨生命的1%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有意识的引导,那就是如何意识到那个内在的标准、体系。然后还能够经由这个标准、体系的提示,使自己的生命状态不断的得到成长与升华。
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使自己或者他人从B状态趋向于A状态的,这样的行为都是值得推广、赞许的。这个也就是真正的善,这样的行为就是真正的善举,也是走向1%的选择。
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使自己或者他人从A状态趋向B状态的,这样的行为就是需要警惕、反思的。这个也就是真正的恶,这样的行为就是真正的恶行,也是离开1%的选择。
所以我们不惧争执,但一定要向着A的方向;我们不反对冲突,但一定要指向A的方向。但我们需要警惕那种和平、沉默、几十年如一日,使我们原本的A方向最后却不小心走向了B。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还有B的那些内容,那么走向A应该是生命自然的选择。这不由谁来提出,而完全是一个人内在的那个标准与体系在引导。
如果我们已经在A,那么还可以使这个A更为圆融与通透。如果最后,一个人能够达致真正的A状态,他也同样会达到真正的“爱”,在这个时候,一切会发生巨大的又不可预想的翻转:生命所经历的所有的99%都会成为那1%。
因为1%就是那99%,
而这99%就是那1%。
就这样一直走,看着健康,看着快乐,看着前方。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