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64.何必因靶而成熟

2019-4-23 09:56

所谓标靶、所谓参考会逐渐被请下神坛,自我的进步与成长也将从外转内。而我们自己,只需要以安心、定心、净心、敬心与静心为内,以接纳、开放又不失严谨的状态为外,在成长积累的路上,立心立德,坚定前行,就会慢慢 ...

AI小编归纳总结

## 成熟之道:不为靶,方成己 鸵鸟不会因鸡群而矮小,DNA亦非成就的唯一钥匙。成熟如三重山水:懵懂吸收的童真,隔行如隔山的专精,最终回归章法自成的随意。 今人困于第二阶段,疲于追逐量化指标,将成长异化为永无止境的比较游戏——成绩、家世、配偶皆成靶心。中西教育智慧本可互补:东方播种子待岁月发酵,西方立目标求即时兑现。但过度依赖外在标尺,终使"无靶不成"成为精神桎梏。 破局之道在于:观外物而不为所控,以安心定心为锚,让阅历淬炼为真知。西瓜纵有黄瓤红瓤,本质仍是消暑佳果。成熟不在胜人,而在持续突破昨日之我。当放下比较心,五心(安心、定心、净心、敬心、静心)自现,成长便如春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何必因靶而成熟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成熟的一般过程


曾经思考过几个有趣的命题:

(1)一只鸵鸟的幼崽,会不会因为跟小鸡们一起长大,就长不高了呢?

(2)“龙生龙凤生凤”的俗语告诉我们的,是基因在约束下一代,还是父母、环境的意识习惯在塑造着一个人呢?

(3)人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叫做好人?一百件?一千件?还是一万件?


后来,在工作、生活、学习里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中,慢慢发现——鸵鸟,后天生长得再矮小,也要比普通的鸡鸭高很多,不会因为周围没了参考就不长了;

进一步地说,DNA有时候确实可以让人从小就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但如果想要有所建树,还要靠自身的有向坚持,才能成就最终的优秀;

而很多被大家认可的好人,只是自己觉得就应该那样做,于是就那么做了,并且会持续自主地那样做下去,有时候即便没有做到,也不妨碍他(她)乐于去做。

我们的生命成长也大都与此相似。


我们从孩提时代走向成熟,似乎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


第一阶段

生命赋予的自然成长——看似懵懂无知,却吸收力奇高;

第二阶段

到后天学习的社会适应性成长——看似在某个领域很强,却有了“隔行如隔山”的无奈;

第三阶段

再到“知止”而回归自然的成长——看似随意,却自有奥妙章法。


这是一场看山不知山、看山又是山、看山不是山的蜕变与演化。


何以不能成熟


令人困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快节奏、高效率的思维,推着我们跌跌撞撞地向前,在获得众多眼花缭乱的当前“成果”之后,留下的却往往是身心俱疲。此时,我们的状态因为这些“积累”和“成功”,在不断地“跟上时代”的精力耗费中,卡在了第二个阶段,很难再往下一个成熟境地迈进了。

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尝试找寻问题背后根源的时候发现,相比于西方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异同,这其中的差别构成了当代人对于成功的感觉、自我成长的定位等的异同和可能的关联。


去除为官而科考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讲的是明心智,而见本性式的学习,尊礼、讲义、得智、近仁、守信,而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软指标,是方向性的。讲求的是人一生的安心、定心、净心、敬心与静心。并不求一时必须学到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所以更多情况下,是小时候把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让孩子更多的读书存储,然后在未来的岁月里经由事实、时事的锻炼,使年少时的诸多所学逐步变现成为孩子的生存本领,就象发酵一样,小时候储存,一生发酵而成其精华。


而西方式的教育,则更讲求学习的精准、当下的兑现。孩子们从小就以做项目的感觉来训练,以目标为导向去学习,没有目标就不太过多地耗费自己的“成本”。以目标为中心,优化资源的利用情况。


如今的时代,这种方式我们现在也在学习,也在体验,能够迅速见效,也能够比较快的使孩子年少而志近,但在实际的成长中却给太多人留下了一种成长中不可磨灭的习惯:凡事没有靶子就衡量不出成熟,没有指标化的境地设置就判断不出进步的感觉。这个习惯在短期性的事情上、小范围的事情上,是有助于人们成长与变化的。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很难长久的。但事物都有一个规律,叫做过犹不及。这种以效果为诉求的习惯长期演进下去,很容易形成一种巨大的局限就是——无境无进,无靶无成


表现在与人交往、处理事情过程中时,就会因为这样的局限而使人们的思维受制于某种状态,即把某个人当成靶子、把某件事当成靶子、把某个状态当成靶子,或者把达到某一个层次设为境界、或者把突破某一个阶段设为境界等等,不如此,便找不到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感觉。而一旦陷入这样的“不知”状态中,内心的恐慌就随之而起了,于是,开始在更细、更小概率的维度上的相互比较,变成了不少人彼此确认进步和成长的动力。从学生时代的拼成绩,到进入社会的拼家世;从年轻的时候拼相貌,到晚年的时候拼子女;从结婚之后拼丈夫,到事业有成了拼太太……


这些已经太普遍于人们的状态当中,甚至少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可能的注意了。于是,合“理”便脱离了大道而近于个别人之理,成长也就背离了自然应有的进程。这就是造成无法顺利成熟的重要原因了。


挣脱“新”的桎梏


谈及这些,不是在否定哪一方,而是一种我们成长中应有的建议。毕竟每个人都还是希望能够自如而行、自然而生的,没有谁愿意一直跟在所谓时代潮流屁股后面跑,最后累死在沙滩上。在适度利用西方文化带来的局部、短期的效能的同时,不迷恋于这些效能的舒爽,才能在整体生命质量上找到实现升华的机会。


老祖宗讲“短莫短于苟得”,从现实的诉求来看,也一样是“无远虑者有近忧”,总盯着眼前的所谓变化,并习惯于把未来看成是无数个眼前来应对,往往会因着时空上整体的变化而带来的各种局部和短期“不可预测”的变故,而应接不暇。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总是有一些“新”事物出现,过去吃西瓜,只有红瓤的,现在出了黄壤的了;过去的公园里只有碰碰车,现在有了更刺激的过山车;过去的裙子流行整洁,现在换成了乞丐装……然而,西瓜一直都是西瓜,公园也一直是公园,裙子同样还是一类筒状的服饰……外在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它们的本质,同样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自身。


而成长对经验升华的需要是非常真实的,它是一个求真悟本到实践精纯的过程!如果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物质感受不能被自己升华和淬炼,就容易转化成让自身迅速衰弱下去的包袱,甚至是垃圾。投注在外界的心气,会因为世界的变幻莫测而被彻底耗尽!所以,第二个阶段从活的像别人的被迫社会互动,到第三个阶段活的像自己的主动与天地人的和谐共生,是一个很大的跨越,甚至是超越。而这种超越的体验,从来不是从彼此的比较上获得的,而是从自我成长中经历的。就像前面那个关于好人的思考一样,就是要使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在那个方向上持续突破、积累。如果只是人与人彼此间在做好事的质量和数量上的评价和比较,那结局通常就是,获胜者暂时开心,总获胜,则渐渐失去目标而茫然无措,独孤求败;失败者暂时挫败,总想着赢回来,总是失败,则渐渐颓废沮丧,甚至对做好人的意义都开始有了怀疑。无论是胜是负,最后都不会是美好的。


实现这种超越的基础和关键,就在于——不要因靶而成熟

常规状态下,我们所设的靶、境,往往是自我误导中非常大的一个框,这在每个人的本心中是知晓的。所以但凡是说服自己才能够接受的,其实早已偏离事实本身,或许能够符合于这个时代人们共同的追求,但早离道远矣。周遭的人、事、物可以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状态的参考。然而,一旦我们把这些参考变成对自身的控制,这个时候往往人就会出现画地为牢的禁锢。

令人欣喜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懵懂,到快速发展中对西方文化的狂热,再到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与自我反思……东西方文化正在这样的交汇中相互碰撞与融合,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参考,将会成为我们不断提升的催化剂。

所谓标靶、所谓参考会逐渐被请下神坛,自我的进步与成长也将从外转内。而我们自己,只需要以安心、定心、净心、敬心与静心为内,以接纳、开放又不失严谨的状态为外,在成长积累的路上,立心立德,坚定前行,就会慢慢地实现真正的成熟。


补充建议


具体“破靶”的实现,再给大家一些参考:

(1)当自己觉得弱的时候,不因为别人的“强”而否定自己

(2)当自己觉得强的时候,不因为别人的“弱”而顾盼自雄

(3)当自己觉得没有的时候,不因为别人的“有”而惊悸恐慌

(4)当自己觉得拥有的时候,不因为别人的“无”而沾沾自喜

核心的原则就是:识别并放下“靶子”对自己的牵引,重新内观,把心收回当下的世界。不贵在坚持住,而贵在意识到。成长和升华就会随之变得真切,成熟也就自然而然了。


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够在生命成长的路上,收获成熟的怡然和幸福!



往期精彩回顾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60.学习成长九弊总结篇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47.学习成长九弊之学得会才学

46.学习成长九弊(总篇)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莫让缘份空遗恨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AI小编归纳总结

## 成熟之道:不为靶,方成己 鸵鸟不会因鸡群而矮小,DNA亦非成就的唯一钥匙。成熟如三重山水:懵懂吸收的童真,隔行如隔山的专精,最终回归章法自成的随意。 今人困于第二阶段,疲于追逐量化指标,将成长异化为永无止境的比较游戏——成绩、家世、配偶皆成靶心。中西教育智慧本可互补:东方播种子待岁月发酵,西方立目标求即时兑现。但过度依赖外在标尺,终使"无靶不成"成为精神桎梏。 破局之道在于:观外物而不为所控,以安心定心为锚,让阅历淬炼为真知。西瓜纵有黄瓤红瓤,本质仍是消暑佳果。成熟不在胜人,而在持续突破昨日之我。当放下比较心,五心(安心、定心、净心、敬心、静心)自现,成长便如春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850 回复0
上一篇:
63.用“前人经验”帮助自己成长发布时间:2019-04-23
下一篇:
65.不要陷入形容词之争发布时间:2019-04-23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