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莞理工学校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对企业人员的招聘与培养,还要促成更高级目标,就是让员工达到自主自发的状态。这需要管理者对员工的成长有个全程的理解。公司出台有什么样的制度、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树立什么样的标杆,推广什么样的文化,都会指向员工的成长与主动成就。
企业里人才水平的提示、团队氛围的营造,通常会有全局、系统、长期的思考。这些思路和做法对职校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提供借鉴,对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也是有借鉴的。
这家文化传播公司是一个不到70人的创业团队,其中女性占了多一半。公司氛围很好,员工们把写字间布置的跟家一样。
通常在企业中,司机会被领导召之即来呼之则去,很多人不愿意当司机。而公司中的小韩却不同:他总是把头发打理的干干净净,穿着利利落落,即便是夏天也是西装领带整整齐齐,他的车里里外外也会是干干净净的。他为同事服务的时候极其用心,为人热情,见到人会主动打招呼。领导或来宾会在车上打盹,小韩会开车减慢车速,保持车的平稳;路上要有个什么小坑或者障碍物,他一定是小心翼翼地绕过去。
一次,一个合作伙伴问他们总经理:“你怎么把小韩这个司机给调教的这么好的?”这话是带有夸奖的意味的。不过,老总听完这话,马上跟他瞪眼了,说:“以后你在小韩面前千万别说他是司机,他在我这儿的职位名称叫礼仪专家。”
每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公司的“员工成长节”,其他公司叫年度总结大会。各部门会选派优秀员工做成长分享,会请到一些专家和客户来做评委。
礼仪专家小韩也做了自己的成长汇报。他说了20分钟,没有一句话谈如何当一个好司机,而是一直在表达,自己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传播企业文化,展现企业竞争风采的。
小韩把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变成了服务客户的新途径。他的分享有内涵、有技巧、有应用,还有给其他人参考的意见与建议,还欢迎大家对他进行监督与提醒。这让我们感觉,这个公司不仅给员工提供了投入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
司机和礼仪专家看似是不相关的,但小韩却做得很自自然然,顺理成章。作为管理者,我们希望让每个岗位都变成让员工自我成就自主成长的平台。那么,要营造这样良好的成长环境时,应该有什么样的基础认识呢?
通常能让员工立足岗位,自主发展,通常会遵循一个规律——员工成长培养的三级跳:
1. 概念期,岗位工作基础认知与理解
2. 能力期,胜任岗位工作能力的三阶段
3. 状态期,清晰岗位工作的意义,有能力并持续稳定发挥
包括理解公司、理解产品、理解专业技术、理解客户、理解工作流程与规范、理解服务理念、理解同事等,构建工作岗位上的基础认知与概念。
在这个阶段,是通过自学与测试完成岗位基础认知的理解,形成概念认知。
在工作场景、工作任务的推动下,将认知转化为做到的过程。能力的训练与成长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熟练掌握自己能做的,找到自己做事的窍门和方法。
第二阶段:洞察客户的需要,灵活应对。
第三阶段:预测客户的需要,提前储备。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目标管理,在任务的推动下通过实战训练达成。
三、状态期,清晰岗位工作的意义,有能力并持续稳定发挥
对岗位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不用语言,而是以行为诠释,有能力而稳定的发挥,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不受客户状态的影响,在反复承担的过程中,呈现出忠诚、耐心而持续的状态。
这个阶段,是在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的基础上,在实战中通过内部分享,通过对工作岗位意义的提示而养成的过程。在岗位定位、组织命名、公司大型活动宣导、公司文化的分享与传播等方面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
小韩就是在工作的积累中,找到了工作了意义。在没有意义和方向的引领下,1万小时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员工会在能力发展期的第一个阶段,即熟练掌握自己能做的,形成一定经验的时候,如果看不到成长的方向,选择更换岗位的比率最高。在人心所向的意义的牵引下,1万小时才成为可能。而实践能力又是员工对接并实现岗位意义的基础,否则就是空谈。
一个人的行为大不过他的意识,一个人的创新大不过他的经验。因此,员工对自身岗位的认知决定了他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行为,也就决定了他的经验所积累的范畴。
员工自我领导力提升的本质是来自于意识认知的稳定与升级,表现为持续开放的优化更新自身经验,从而不固守在某个经验和某个成就上。
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对岗位意义与岗位定位的理解,就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哪个阶段的员工。遵循员工成长培养的三级跳,立足岗位意义的持续探索,形成定向有序的培养,就会呈现带动作用。让员工有自己的领域与自主成就,使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能够不断的深化与强化,这样才能让员工拥有更具意义的职业预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希望从企业的这些案例中,我们也能找到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