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职业教育,共创教育未来,欢迎进入东莞理工学校职业化成长加油站。

【案例】实习生
作者: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准职业人,企业则是把员工培养为更优秀的职业人。老师和经理人在培养学生(员工)方面虽有一些不同,但在职业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在今天的案例中,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带员工的专业做法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企业运营、企业管理、企业用人的一些思路。深入探究职业人的成长路径,对我们在校园里进行职业素养化育会有很多启示。
我们将对一系列来自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进行细致解读,这些案例不局限于职校学生的发展,也会涉及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身份的毕业生。希望通过这样的视角,让我们对企业用人和校园育人有更多层面的认识。
22年前,一个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实习生,因为经验不足经历了不少挫折。他的领导很理解他的处境,以更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式,引导这位实习生面对了这些状况。
这促使这位实习生更快地找到了职业感,进而向公司提出申请,从实习生身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在进入公司后,这位同事不断地突破自己,最终成为企业得力的领导人员。
对于优秀的企业和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接班人的发现和培养,尤其是他们领导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中,更渗透在一贯的持续的引导中。
下面,我们就从实习生自己的角度体验一下新人与企业之间最初的互动情况,也供各位职校老师做参考。
作为计算机系四年级的同学,我来到这家500强的高科技公司,成为这里的一名合同制员工。
上班的第一天,我的部门经理就用了足足半天的时间,用讨论的方式引导我好好理解了这个工作的“职位说明”。最终我明白了: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价值,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以及公司对这个岗位的评价标准,包括基础、胜任、优秀、卓越的四个等级。
看着经理不厌其烦的样子,当时我感到——
对一个刚入门的合同制员工,我只是来实习的,为什么也要这样的郑重其事?企业对员工有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事,需要我做什么,直接吩咐不就行了吗?对于这些我不是不懂,真的有必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吗?
开始工作后,我才发现这里的环境,和我所设想的大不一样。即使是一个合同制员工,公司同样给出了非常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经理给我设定了工作目标,但他并不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做,也没有干涉我的工作方法,而是鼓励我自己动脑筋,想出达成目标的方法。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每当我感到迷惑或困难,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就会耐心地与我一起分析症结所在,分析各种解决之道的优劣,协助我找到正确的道路。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听命行事”的被动性渐渐消失,工作主动性油然而生。在取得几个小成绩之后,我也跃跃欲试地勾画出一些工作目标,希望能更好地体现团队价值和个人能力。
这个时候,已经快到年末,也到了该进行业务审核的时候,我主动提议,设计一个与以前格式不同的数据库来帮助我们的团队应对审核。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经理的赞同。
随后几个星期,我紧张工作,竭尽所能要赶在年终审核之前完成我自己设定的目标。
出乎意料的是,由于经验不足,我低估了工作的难度,在业务审核开始的前一天数据库设计工作仍没有完成。我不得不沮丧地对经理说:对不起,我没有完成。
经理当时的表情,让我至今难忘。他没有声色俱厉地训斥我,只是轻声对我说:
这个责任是我的,你已经尽全力了,也得到了教训,领悟到了自我管理与项目运行中很重要的内容。而我们的工作仍然在照着原来步骤在进行,并没有耽误。所以现在你的任务是回去休息,后面还有新的工作等着你来完成。
回到家中,我那心里难受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我反思自己,应该及时跟领导沟通工作进度、提前做好数据设计的整体进度,还应该向老师傅们请教一下工作量最大部分的分工设计。这样才能给团队带来助力,才不会辜负经理和大家的期待。
回家后,对实习以来经历的回顾与分析,使我坚定了正式加入公司,成为公司正式成员的向往,通过更主动更积极地工作,达成更艰巨更卓越的目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经理关切的目光。这种因犯错而成长的经验是推动个人发展的巨大力量。
事实也证明,这一系列事情,尤其是我小试牛刀的那次失误,尤其是我的经理对此事的处理,对我成长为经理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甚至直接缔造了我领导管理团队的风格。
随后,在实习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正式提出了入职申请并顺利地通过。
正式加入以后,我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的工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们始终在创造一种氛围和机会,调动我的潜力和主动性,激发我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浸淫几年后,我逐步打破了天生内向的习惯,为了挑战自己,还主动申请从工程师转型做销售支撑工程师。随后成功地就职销售岗位,然后又一步步成长为中高级经理。在不断提高自己领导力的同时,也开始试图培养后来者的领导力。
1、 通过这位实习生成长的故事,请思考,领导为什么用了很大的精力让他理解岗位职责?
2、 部门领导用了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激发了员工的自我领导力?
3、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自我成长与突破?从中能够总结什么?
希望各位老师在阅读案例后,也参与讨论,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