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74.寻找自己的桃花源,如何使自己的环境自然有序

2019-4-23 10:53

对外无争是成长的起步,通过向内的调适使自己内也无争,且久久的稳定的行为,最后达致且享受于内外无争。而当我们内在没有挣扎的时候,家人、朋友、同事、客户在面对我们的时候,自然也会放下纷争而更多与你靠近。只 ...

AI小编归纳总结

## 心灵桃花源:职场修心三境 在人际关系的迷宫中,我们常执着于改造他人,却忘了真正的修行始于自我观照。那些"忍你很久"的委屈宣言,"自古如此"的惯性思维,恰似蒙尘的铜镜,照见的都是自我执念的投射。 第一境是破除幻象。当公交座位引发内心评判时,突然惊觉:真正需要调整的,是那个在内心剧场自导自演的自己。第二境是能量流转。如同太极弟子膝痛五百年的传承,我们也在重复着"婚姻必吵"的集体催眠,直到学会将批判的能量转为自我调频。第三境是静观自在。当停止要求世界按自己剧本演出时,突然发现:桃花源不在溪水尽头,而在放下执念的刹那。 职场如禅堂,真正的职业素养是修得"内外无争"的功夫。君子之道不在征服多少项目,而在面对打印机卡纸时,能否先观照自己眉间那道紧锁的川字纹。当我们停止用原则当盾牌,停止用付出记账本,那些曾让我们愤懑的同事,突然都成了照见自我的菩提。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寻找自己的桃花源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人与人的相处,从来就没有什么大事;

人与人相处,也从来没有什么生杀大仇;

我们与同事在一起,通常也不会有什么私人恩怨;

有的,仅仅是不同的思维、行为习惯及处世方式。


这些习惯与方式,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与面对,对拥有这些习惯与方式的个人来说,则是他来到世上这么多年来慢慢磨砺出来的东西。人们通过这些东西,拥有自信、自尊、自强。所以,只要莫依着我们一时的要求让对方去改动这些东西,我们的环境就会自然与有序有些。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尊重别人的这些东西,那就是在维护他人的自信、自尊、自强,是谓美德,也应该是一种本分。而这个本分,最终培养的,却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个世界真正的幸福,是我们有能力并且还能够给予他人自信、自尊、自强,以至于成长和超越。


事例一:意识旧习的存在,思考旧习的力量

旧习一

我们很多时候,非常习惯于把自己的委屈、无能、退缩臆想成为对别人的付出,然后也总想从这样的付出里索回因付出而必有的那个回报。


诸如我们有的时候会听到这样的提示

我已经忍了你很久了!
从小谁这样说过我啊,也就是你,我才一直没有说什么!
要是别人,我早就发作了!
我这样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就不会坚持这样久了!

我们习惯于通过想办法引起他人的内疚、不安来证明我们的价值,通过他人总是欠我什么的这样一种模式,来证明我们之前的付出的意义。而这样的模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指导这样的行为的逻辑、思维、哲学本身也有很深的问题的。


旧习二


我们很多时候,非常习惯的认为别人如此了,我们也必须如此,自古有之,从来如此,现在我们也非必如此不可。

在武术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中原腹地某太极拳宗门的弟子,练功练到五十多岁,膝盖就会疼痛,到近六十岁的时候,基本上膝盖就坏了,走路都是问题。因为这个门派传承了五百多年,所以所有的弟子都认定练功最后膝盖坏了是合理的,所有的弟子也做好了到六十岁不能正常走路的准备。而这个门的传承就这样走了很多年。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某一个弟子到了六十岁居然还能够正常走路,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练的肯定不对。



与此类似,太多的人们也一直非常习惯于“婚姻难有一生的幸福”为直接的认识。人们也普遍的认为磕磕拌拌才是婚姻,尊重的理论是“哪有锅勺不碰锅沿的”,在这样的理论与大量现实的催眠下,人们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也就是人们莫名的认为“如果两口子没有吵架、没有矛盾,这样的婚姻一定是会离婚的”。这样的认识,就给我们应该追求的幸福蒙了尘、增了坎。那么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感觉,父母亲这样说了、社会也这样认可了、现实也这样示现了,孩子也必然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使自己也只能在困苦中也进行着这样婚姻的每一步,然后把好好的婚姻越过越难过,甚至觉得这是必然。


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过去因为女人依附于男人,所以婚姻是强制性的。而现在很多女性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之下的离婚就成为不再难过的选择。所以,以现在的社会现实再对比性的观察一下,就需要重新反思,现在社会的婚姻往往都是自己选的、工作是自己选的、能够在一起玩的人也是自己选的,这些当初那样中意的选择,为什么后来会越来越不中意,甚至以仇家的感觉来应对呢?

这不得不需要重新定位与理解。


事例二:调整自己永远比要求别人更可行

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他人身上素质不高的地方,甚至会非常正义的去指责他人的素质低下。但会管理自己的人、会成长自己的人、会与这个社会互动的人,则并不着急于要把这个力量施放出来,而是更善于把这个发现他人素质不高的行为,转向去辨别、觉察自己是不是也有素质不高的可能、需要调整与提升的可能。

例如在乘坐公交车、坐地铁的时候,总会碰到三个人的座位被两个人坐了的情况。站在座位旁边的人如果有非常强烈的想有座位坐的期望时,必然的会在内心很“正义”的去鄙视这样的人,并且坚定的认为他们的素质是低下的。我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甚至感觉自己还充满了正义感,觉得这些人确实不懂事、没有礼貌、缺乏家教云云。



但经过这样几次之后,突然有一天在意识上有了一个自我的反观,即我突然开始反省自己的无能、无视,并且反思当自己内心贬损人家素质低的时候,难道我自己的素质就高了?!有了这样的反思,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真正素质低的那个是自己,坐座位的人并没有任何意识,只是在座位上坐着。是我内在里不足的那个素质在自以为是的给别人下结论,这完全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却无关乎他人。于是,在这样的反思之后,我马上开始调整自己,先是告诉自己不能这样评价人家,不能这样衡量人家,有问题的是我,是我自己的内在里太挣扎了,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别人的行为评评点点,在自己的内在里挑剔与评价不已,然后开始去认定别人这样的选择在当时就是合理的,是有他们人生积累的哲学支撑的,我开始更深的理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这句话,也开始更深的体验。奇迹就在于当我这样思考自己,真实的整理自己内在的混乱与挣扎,并且把这样的混乱与挣扎整理放下,没有这样的混乱与挣扎时,三个人的座位上那两个人开始自己挤一挤给我让出一个人的座位,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有人告诉我过来坐吧。这样的事情一次是偶然,二次是碰巧,而当屡次这样做又会出这样的现象时,我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起点:我们不喜欢一个人、不接纳一个人,真的是不喜欢与不接纳这样简单吗?那个座位对于我内在评价的启示,使我开始关注人类社会能量流转的方向和能量流转的质量。终于明白,原来只有当一个人自己输出的能量是轻松愉快的时候,外界接到了轻松愉快的能量,整体的相处才是和谐与自然的。

那个座位的启示:要求就是占有,是自私,是为了使自己开心而对他人进行的改造。调整自己永远比要求别人更可行,更重要。对抗的结果是大家都无端的消耗能量,而放空自己的结果是大家的相处会更自然与舒服,这个状态难道不是我们很多人更希望与喜欢的吗?


事例三:走出纷扰与无序,进入自然与有序

没有人愿意生活越过越难过,所有人都期望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能够更坦然的面对生活。但因为一些难以超越的惯性,使我们总是在经历诸多之后,只能面对更多的不满意。诸如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起,我们每天都很忙碌,忙着上班、下班、做家务、照顾孩子……

好像每时每刻被各种事情牵着走,还在不时的抱怨着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的不理解、不主动、不配合,所以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委屈着、愤怒着,被各种情绪时时刻刻包围着。直到有一天,人们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内心开始沉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不愉悦了,自己的行为开始慌乱了,既定的成长路径与计划开始无法再继续实施了,也正因为我们内在散发出的不和谐的音符,我们身边的人也开始不在自得与安然了,双方的冲突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不能够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不能再陷入在事情里了,不能再这样消耗下去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寻找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会想有没有可能有一种状态,就是身处其中的几方都各得其所,都各得安适,使每个生命个体都更健康、更成长。


当我们开始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发现身处其中,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人也还是那些人,我们的环境会开始自然与有序,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开始有序起来,而且身边的人也同样会发现我的自然与有序,这不正是一片怡然自得,此生共长的环境吗?这便是最初的静心,当这个静心在刹那间出现的时候,在面对出现的真实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类似于出离的镜像,会观察到别人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这个出离可能出现在冲突出现的时段中,可能出现在别人对我们抱怨的时刻,也可能出现在我们手头正做着什么事的时候。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我们也正好似那个顺着溪水行船的打渔人一样,忽然看到了未曾见到桃林美景,继续往前行船,想一探究竟,最终看到了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老人和小孩每个人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我们也才会明白原来桃花源不在外处,而在心中。


生活可以更美好

其实生活完全可以顺人心、随人意。通过前面的一些信息的阐述,通过我自己实际的一些体验,如果真的要使自己的环境自然有序,其实只需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多一份对外界的尊重、学习

拒绝外界对自己的改变,希望外界因着自己改变,这只不过是人们愿意用过去业已熟悉的方式来管理自己不希望有所改变的私心而已。当人人都拿着这份私心时,社会各类要求与规章下的冲突就再所难免了。除非人们都进化到更高的层次,所以面对别人的习惯,多一份尊重,莫依着自己的要求让对方去改动,自己的环境就会自然与有序有些。如果还想更和谐,那么就从调整和改变自己与社会互动的层次来着手:多一份对外界所有存在的尊重、学习。


二、持续的管理好自己

我们能够管理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如何,却永远无法要求、期望别人如何。这种要求与期望产生的越多,我们面临的冲突、战争就会越具破坏力。结果也只能离我们原本的期望越远。所以,如果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我们期望的那样的时候,我们最好早点反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付出太在意、对自己的拥有太在意、对自己渴望回报的东西太在意,才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我们所能够做工作的是,如何让我们的这些太在意可以淡下来,以至于消除,才有可能使和谐自然的涌现。


三、内外无争的成长自己

世人成长更多倾向于征服,通过对外在物、事、人的征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对更多人、财、物、事的控制来使自己获得一时的安心与自在。但征服的路径越久,内心的恐慌却会越重,因为内在的需求被放大的越多。外争是王道,却不是成长之选,更不是一个人真正心安之选。故而佛家、儒家、道家给世人推荐所走的是降伏己心之路,即向内调适自己,而不是向外征服世界。


例证于此


中国人所谓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放到职场上就是“任劳任怨”的问题,即任劳任怨是君子,而任劳不任怨常常是小人之为。而君子有真伪之分:真君子于人前人后都是安心的尊重事情的发展,伪君子是人前坦荡荡人后常嘁嘁


对外无争是成长的起步,通过向内的调适使自己内也无争,且久久的稳定的行为,最后达致且享受于内外无争。而当我们内在没有挣扎的时候,家人、朋友、同事、客户在面对我们的时候,自然也会放下纷争而更多与你靠近。只有内在无争,外在里才会出现最基础的和谐。



往期精彩回顾

72.不以自信欺了心

69.再谈本分

66.车到山前必有路

61.2018年开始的成长定位:知道那个1%

60.学习成长九弊总结篇

55.职业素养的传达--稳定的做到就是最好的教育

46.学习成长九弊(总篇)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AI小编归纳总结

## 心灵桃花源:职场修心三境 在人际关系的迷宫中,我们常执着于改造他人,却忘了真正的修行始于自我观照。那些"忍你很久"的委屈宣言,"自古如此"的惯性思维,恰似蒙尘的铜镜,照见的都是自我执念的投射。 第一境是破除幻象。当公交座位引发内心评判时,突然惊觉:真正需要调整的,是那个在内心剧场自导自演的自己。第二境是能量流转。如同太极弟子膝痛五百年的传承,我们也在重复着"婚姻必吵"的集体催眠,直到学会将批判的能量转为自我调频。第三境是静观自在。当停止要求世界按自己剧本演出时,突然发现:桃花源不在溪水尽头,而在放下执念的刹那。 职场如禅堂,真正的职业素养是修得"内外无争"的功夫。君子之道不在征服多少项目,而在面对打印机卡纸时,能否先观照自己眉间那道紧锁的川字纹。当我们停止用原则当盾牌,停止用付出记账本,那些曾让我们愤懑的同事,突然都成了照见自我的菩提。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917 回复0
上一篇:
73.立足成长使用“我觉得”发布时间:2019-04-23
下一篇:
75.用致真的完美引领成长发布时间:2019-04-23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