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澜海源创

教育培训在线课程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43.服务是让受众感觉便利,还是让管理者便利

2019-4-22 14:47

消费者享受接受服务的过程,让服务者享受付出服务的过程,让双方都舒适、都便利达到共赢,这或许才是服务的最终指向。

AI小编归纳总结

## 服务的三重境界:从利己到共生的进化论 服务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修行。初阶服务如初恋,商家以优惠为饵,顾客因利而来,利尽则散,像极了那些下载又卸载的购物APP。中阶服务穿上规范的外衣,却常陷入"中杯非中杯"的语义迷宫,专业皮囊下跳动着机械的心脏。至臻之境的服务则是共舞,服务者眼中看得见具体的人,顾客愿意停下脚步对话,二者在默契中创造第三种可能——那穿城而过的大巴若能多设一站,便是管理者与服务对象的心灵共振。真正的服务哲学不在流程手册里,而在每一次交互时,服务者眼中是否映出对方真实的模样。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观澜海,品源创,优工作,享生活。欢迎大家进入澜海源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成长空间。

让消费者享受接受服务的过程,让服务者享受实施付出服务的过程,让双方都便利达到共赢,这或许才是服务的最终指向


服务是让受众感觉便利

文字 | 金叶子 录音 | 金叶子



故事一则

一次,我到北方某城市出差。机场是在城市的东部,我预定的酒店是在市中心,我决定乘坐机场大巴前往。快到目的地了才知道,大巴是直接从这个城市的东边一站到达城市的西边,中间没有任何停靠站。虽然会经过市中心,但也下不了车。后来知道原因,是这个城市有个交通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像我这样的乘客要“经过家门而不入”,需要穿城而过,然后再打车回来。

这个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服务最后是让受众感觉到便利,还是让管理者便利。


我们生活在一个服务无处不在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因各自的本份提供着多样化的服务。服务行为是要关注服务的便利、及时与贴心等互动的要素,而服务管理是从设计和引导的层面有个定位,决定服务提供的是规范性还是专业性,是服务流程还是现金收入等。应当关注的是,服务者提供服务的指向是什么:是指向让消费者感觉到舒适与便利,还是指向更有利于服务管理者的管理动作。


在不同的领域之中,服务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服务水平的升级与消费者的认识与需求有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服务管理的重点也有不同。


服务提供的第一阶段

服务提供的第一阶段是双方便利的探索期。商家基于对消费者的调查,设计自己能够提供的服务。这是不是双方都觉得便利的服务状态,需要经过一个磨合和验证的过程。在启动一项比较新的服务时,消费者认知还不足,商家会以办卡的方式以相当优惠的利益引导消费者;当大家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时,优惠就自然减少或取消了。现在很多手机网购APP都是采用了类似的做法。处于这个阶段的服务,顾客流动性比较大,往往是拿了优惠之后,就删除了,去找有优惠活动的APP了。

建议服务管理者对前期试水的服务行为要多做研究,找准自己的服务所对应的客户群体画像。然后,针对这样的客户群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规范、服务步骤、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等等。让消费者不是被“优惠”被“利”的吸引,而是真正能享受到有品质的服务本身。


服务提供的第二阶段

服务提供的第二阶段是服务的规范期。当消费者需要服务水平提升时,商家提供的服务呈现规范化和专业化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比如服务场所布置会很舒适,服务人员着装统一,每个服务人员的水平都能达标等等。

而如果认为服务规范就是服务的全部,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场景。

有个朋友去某西餐厅用餐,想点一杯中等容量的饮料。而餐厅规定,把饮料规格称呼“中杯”“大杯”“特大杯”。他指着中间那个图片说,“我要这个中杯”,服务员就强调:“这不是中杯,是大杯”。

处于这个阶段的服务,建立流程、梳理规范、体现专业的确是最大的亮点,却不是全部。服务管理的方向则是需要指导服务人员在达到专业和完成规范的基础上,以自主的状态面对客户,坦诚对待每一个客户的每一个需求。

对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自主性的培养和提升是服务管理的重点课题。


服务提供的第三阶段

服务提供的第三阶段是能服务于人心的阶段。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消费者和服务的提供者都便利的阶段。服务的提供者把适合的服务提供给相对应的受众,而且服务人员也与消费者有良好的互动。受众也愿意把自己体验和享受服务过程中的想法和需要和服务提供者做反馈,形成一个良性的服务共建机制。这样客户会更长久地享受这个服务,服务本身就会形成一个特色品牌,达成双方的内心共鸣,成为社会服务更长久的和谐相处共事的典范。



务是让受众感觉到便利,还是让管理者便利呢?这其实是服务哲学的体现,也是给服务管理者和服务设计者的重要课题。

第一步

对服务管理者或服务设计者来说,要理解服务管理的根本是要用制度、流程、机制等向外界传达一种人文化、和谐化的服务理念。

第二步

服务管理者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去营造一种整体的氛围,让服务的实施者和一线的服务人员去体验和理解这样的和谐状态。

第三步

一个体验过和谐状态的服务人员才能深深理解那些重复性、单调性服务动作的背后意义。才能在数百次服务动作后,仍然像第一次一样,饱含热情,饱含责任,饱含耐心,发自内心地以自己的意愿、态度和行为去营造这个和谐状态。


消费者享受接受服务的过程,让服务者享受付出服务的过程,让双方都舒适、都便利达到共赢,这或许才是服务的最终指向。


我们也期待,随着这样的服务的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本篇为服务体系建设话题的第一篇文章。澜海源创曾在第二期刊物中,用三篇文章讨论了服务意识,供您参阅:

31.服务意识篇总述

32.服务意识篇(二): 一个懂服务的人,可以解开很多生活的结

33.服务意识篇(三):面对未来由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服务


* * *

小测试


其他文章

复杂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而简单则是成熟的必然

莫习惯于把“原则”变成挡箭牌

服务意识篇(三):面对未来由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服务

服务意识篇(二): 一个懂服务的人,可以解开很多生活的结

谨慎承诺与坦然面对对方的承诺

心劲往哪里使才是合适的?

莫让缘份空遗恨

一封十年后写给老师的信

从规则到规律的认识成长(一)——写作文的启示

世间的捷径是一本帐

问题真正被解决(下)

问题真正被解决(上)

AI小编归纳总结

## 服务的三重境界:从利己到共生的进化论 服务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修行。初阶服务如初恋,商家以优惠为饵,顾客因利而来,利尽则散,像极了那些下载又卸载的购物APP。中阶服务穿上规范的外衣,却常陷入"中杯非中杯"的语义迷宫,专业皮囊下跳动着机械的心脏。至臻之境的服务则是共舞,服务者眼中看得见具体的人,顾客愿意停下脚步对话,二者在默契中创造第三种可能——那穿城而过的大巴若能多设一站,便是管理者与服务对象的心灵共振。真正的服务哲学不在流程手册里,而在每一次交互时,服务者眼中是否映出对方真实的模样。 [本文内容由人工智能深度求索 - DeepSeek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北京市
  • 丰台区
  • 咨询顾问
这是个人介绍,但作者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1057 回复0
上一篇:
42.成长从警觉与调整我们不知道不理解的地方开始发布时间:2019-04-22
下一篇:
44.警惕我们的“心智驻留”发布时间:2019-04-22
关注我们
专注职业素养教育

客服电话:010-82782858

客服邮箱:i@lhservice.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一号楼二层A227-237

澜海源创教育 -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京ICP备08004045号-3 )

Powered by LHedu! X3.5© 2001-2013 Lhservice Inc.